上海新译通翻译公司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翻译服务的机构,吸纳了各行各业,有志于翻译事业的人才,尤其是在英语翻译领域。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语言,已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新译通翻译公司的专业翻译兼具行业背景及深厚英语翻译功底。
房山区概述
房山区位于北京西南,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辖22个乡、镇、办事处,463个村,总人口81.4万。区府所在地良乡是《北京市总体规划》中首都四个中心卫星城之一,距市中心20公里,区位优势突出。区内人文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地热资源丰富,是京郊“建材之乡”、“建筑之乡”、“煤炭之乡”、“林果之乡”和“旅游胜地”。区内公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一公里,居全国先进水平;通讯设施完善,村村通程控电话2004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42.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5亿元,全区职工平均工资收入16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38元。社会商品零售额70.6亿元。
区内共有文化古迹302处,其中世界级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3处、市级13处、区级52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云居寺、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石花洞、韩村河旅游景村、青龙湖、十渡等众多的风景名胜和游乐场所每年都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
房山区经济发展
一、“十五”的回顾
(一)“十五”取得的主要成就
1.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经济总量持续增加,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十五”期间,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实现了经济总量持续增加,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战胜了非典和禽流感等自然灾害。
“十五”末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8亿元,年均递增16.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4亿元,年均递增21.8%;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累计达到322.6亿元,年均递增35.8%;区域税收完成55.1亿元,年均递增19.7%;外贸出口总额完成13.6亿元,年均递增29.7%。
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成效。“十五”期间,全面落实了“强二兴三优一”的产业发展战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二、三产业的总量继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1:68.2:26.7,初步实现了“二三一”产业发展序列。
工业强区卓有成效,增长方式继续转变,工业经济实力有所增强,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十五”期间,初步完成了水泥产品结构调整,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增长方式开始转变。石油化工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新型建材三大产业基地建设开始起步,首创轮胎、中旺食品等一些较大投资项目已建成投产,一些重大项目也正在筹建之中。
第三产业水平提升,现代服务业开始起步,效益稳步提高。到2005年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5.1亿元,年均递增13.5%;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4亿元,年均递增21.4%;交通运输业营运收入和房地产业上缴税收逐年增长。邮电通讯业和金融保险业保持正常发展,高教园区和物流园区步入建设,现代服务业涌现出新型业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继续提升。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传统农业开始迈向现代农业。“十五”期间,以市场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基本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了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扶持磨盘柿、豆类、食用菌、特种养殖等产业,特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2.城乡建设不断加强
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十五”时期,大力推进城乡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基础设施投入,五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0.8亿元,加强了综合交通体系、能源供应体系和市政设施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化率明显提高,全区城市化率提高到45%,初步形成中心城、重点镇、一般建制镇、中心村四级城镇体系。切实加强城市管理,注重长效机制和保障机制建设,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城市形象和建设品位都有了较大改善。
污染治理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十五”时期,持续开展大规模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环境指标明显好转,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污水处理能力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进一步提高。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林木覆盖率达到51.4%,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1平方米。
3.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全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五年累计投入10亿元改善办学条件,全区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和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4.5%,高考升学率达到75.0%。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科技创新体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农业远程教育体系逐步完善,累计实施科技项目400项(次),企业自主创新、自我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区。
全区卫生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五年累计新建改建卫生院、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537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1.4%。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跨入全国先进行列,三级卫生网络整体服务功能大幅度提升。计划生育率达到96%。
文化文物工作取得较大成果,文化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体育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全民健身体系初步形成,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进一步丰富。
4.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基本实现小康的基础上开始向更加宽裕水平迈进。“十五”末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05.2元,年均递增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75.1元,年均递增14.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74.6亿元,年均递增14.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5%。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加强,使2.5万人接受了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新安置城镇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保持在60%以上;养老、失业保险扩面工作不断展开,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社保覆盖面稳步提高。
5.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强化
围绕建设文明新房山,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全区人民的文明素质有了新提升,涌现出一批全国文明先进典型。坚持依法治区,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6.有效维护全区的社会稳定局面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高度重视社会矛盾凸显期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制定并实施了《房山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高度重视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有效维护了全区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
(二)“十五”发展中存在问题
1.经济发展总量偏低
区属经济整体素质不强,全区企业总数偏低,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少,企业经济效益水平不高,对财政的贡献率偏低,人均地区(区属)生产总值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缺乏具有足够拉动力的重大项目和主导产业,经济发展后劲不明显,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
2.产业结构矛盾仍较突出
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实现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实质性转变,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替代作用还不明显,传统产业改造调整退出还面临着诸多矛盾,劳动力结构调整在转型期的反作用力较大,就业难度增加,劳动力就业压力长期存在。
3.区域整体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投资环境有待改善,多元化投资尚未形成,社会民间投资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发展格局还不活跃,区域整体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现有企业自主创新、自主增长能力不强,市场化程度不够,市场经济意识亟待加强。
4.城乡差距扩大问题比较严重
由于对农村的投入偏少、政策倾斜力度不够,造成农村人居环境差、产业支撑不足,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城镇,城乡差距扩大问题还比较严重,解决“三农”问题难度依然很大。还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煤矿和非煤矿山关闭整顿、占地拆迁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5.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薄弱的状况尚未得到改变,基础设施建设的欠账还较多,政府投资的规模及其拉动效应还较弱,现有公共设施服务平台效应不明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度还应加强,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些都将阻碍未来房山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发展机遇和面临挑战
(一)新的历史时期
1.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期
未来五年,房山的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是房山人民生活水平向更加宽裕的小康水平迈进、加快构建和谐房山的重要时期。总体上看,我区人均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3000美元,发展阶段上升到了新的起点,已进入加速期。“十一五”期间的发展速度会更快、要求也会更高。
2.转变增长方式和调整结构的关键期
我区经济发展到现阶段,要素整合、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等项工作,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努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将是我区解决经济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出路所在。
3.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和统筹协调发展的建设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对改变我区的城乡二元结构和统筹协调发展的进程影响巨大。作为农业人口大区,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庄、创造新生活,将成为“十一五”时期解决我区“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也是构建和谐房山的重要切入点。
4.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
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各类历史遗留问题逐步暴露出来,改革发展进程中又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并且错综复杂,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将成为我们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重要工作。
(二)发展机遇
1.发展新区的功能定位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发展新区的功能定位,为房山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北京工业布局调整也为房山工业经济发展和引进大企业创造了契机,同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也为房山今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北京市统筹城乡发展思路的确定,为房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必将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于房山承接首都城区经济转移,发展高端产业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将带动我区建筑业、建材业、房地产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
2.城乡统筹的力度加大
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了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目标,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城乡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一五”期间,国家和北京市将继续加大对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这将给作为农业大区的房山解决“三农”问题带来新的重大机遇。
3.首都产业结构的调整
首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逐步关闭整合煤矿及非煤矿山企业,实施资源消耗型产业的战略性退出,为房山引进高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型产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技术集约型的转变增添了动力。
4.大型企业生产能力扩大
“十一五”期间,燕化公司等一批大企业都将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扩大生产能力和开发新产品,这些举措将为房山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机遇。
5.南水北调工程启动建设
南水北调工程的启动建设,将增加房山基建规模,促进建筑建材业的发展,为房山区提供新的发展机会,并将拉动区内经济总量的提高,同时北京筹办奥运,也为我们有效吸引生产要素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三)面临挑战
1.经济结构不合理
房山以资源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传统落后增长方式,关联度差、集群性差的产业结构仍然是“十一五”期间发展的主要阻力。区属经济整体素质不强、总量不足,工业技术水平较低,经济增长方式、产业层次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资源型经济改造、提升的任务艰巨,经济结构调整正处在攻坚阶段。
2.城乡发展不平衡
全区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比较严重,“十一五”发展中统筹城乡、解决“三农”问题的工作难度仍然很大。农村建设任务重、山区发展难度大的问题比较突出。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
3.基础设施能力薄弱
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相对落后,进一步加大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难度,突出反映在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环境改造等方面投入不足,未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还有许多障碍和困难。
4.就业压力依然较大
实施资源消耗型产业战略性退出后,搬迁人口生产、生活安置,结构调整转型期劳动力就业压力,都将会反作用于结构调整,巨大的就业压力必然影响经济快速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将成为加速城市化进程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
5.环境保护任务艰巨
由于历史的原因,资源型产业对生态环境已造成较大破坏,阻碍了旅游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新兴产业发展,影响整体形象和区域竞争力。实现自然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迫切需要更新观念,努力实现产业转移,是保持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6.政府管理机制创新面临挑战
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体制和机制创新,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市场意识,不断提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是政府面临的主要挑战。正确认识、合理应对,并努力解决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对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