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文化
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简称“青城”,因召庙云集,又称“召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土默川,是祖国北疆的历史文化名城。
呼和浩特市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也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为内蒙古草原民族重要聚居地,有蒙古(约占11%)、汉、回、满、鄂伦春、鄂温克等34个民族共居。 呼和浩特是一座有400多年建城历史,具鲜明民族特点和众多名胜古迹的塞外名城。这里有各种召庙50多座,城郊有不少风光秀丽的草原旅游点,那里芳草萋萋,牛羊遍地,鸟语花香,富有浓郁的塞外风情。主要名胜古迹有旧城内的明代大召(伊克召)、席力图召(小召),清代五塔寺,旧城北门的清真大寺,新城的内蒙古博物馆,市西北的明代乌素图召,东郊辽白塔及象征民族团结的昭君墓。市北有大青山风景,市东南有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群,周边有希拉穆仁、格根塔拉、辉腾锡勒草原旅游胜地。 呼和浩特人纯朴好客,在这里,你可尽情观赏草原风光,尽兴品尝当地各种风味美食。 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黄河支流大黑河以北,京包铁路线上。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明万历9年(1581年)建城。1948年设归绥市。1954年改呼和浩特市,蒙语意为“青色之城”。 [
地理位置 ] 呼和浩特市--包头--东胜经济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资源富集区和重点开发建设地区。呼和浩特利用和发挥中心地缘优势,坚持内涵与外延并举的发展方针;九五"以来,实现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5亿元,增长 0.1%;第二产业增加值95.4亿元,增长26.4%;第三产业增加值 90.3亿元,增长19.8%。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902元,比上年增长18.8%;财政收入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82元,比上年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256l元,比上年增长0.9%;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农村部分)95.3亿元,比上年增长3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9亿元,比上年增长 15.0%。现在,各种潜在的资源优势正在变成现实的经济优势,经济呈现出健康、快速、高效的发展势头,呼和浩特已成为国内外投资者理想的投资热点地区之一。 工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已形成了以毛纺、服装、电子、机械、电力、食品、化工、建材为支柱,门类比较齐全的轻型加工工业体系。现已初步实现了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战略调整。2001年,全市共完成工业增加值77.3亿元。个体工商户4.9万户,私营企业发展到7189家。伊利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民族实业集团公司、金宇集团、仕奇实业集团已成为国内上市公司。组建了铁骑集团、大众集团、众环集团、正北集团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全市对外贸易已初步形成外贸企业、自营出口企业?quot;三资"企业等多元化的出口新格局。主要名优工业产品有仕奇服装、TCL王牌彩电、伊利冷冻食品、蒙牛乳制品、环球卡盘、沙漠王牌轮胎、伊诗兰雅羊绒衫、牧星牌饲料添加剂等。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呼和浩特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现有耕 地面积828万亩,其中水浇地245.7万亩,适于大规模农业生产的要 求。通过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已形成了商品粮生产基地以及甜菜、 向日葵、枸杞等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和蔬菜生产基地;全市逐渐走上规 模效益农业的道路。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畜牧业向着商品化发展,目 前全市已建成了奶牛生产、肉牛生产、肉鸡生产、生猪生产、绒山羊生产和绵羊生产六大基地。2001年末,全市牲畜总头数达到166.5万头(只),其中优质奶牛达14.1万头。 城市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呼和浩特是国家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 之一。沟通北京至大西北的110国道和京兰铁路横贯全市,公路联网,铁路通达。商业、饮食、服务网点遍布全市,饭店、金融及娱乐场所功能齐全。 金融保险发展迅速。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金融贸易中心,除人民银行和各翻译-银行外,还新建立了各种金融性公司、投资公司、城市信用社、科技信用社、证券公司等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为呼和浩特的建设引进和筹集了大量资金。全市保险服务已成网络,险种增加,保险业务不断发展。 对内对外开放方兴未艾。为促进呼和浩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全市开展了全方位、大跨度、高起点的外引内联。与海内外联系交往、经济往来、技术协作、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形成了外向带动发展、全面开发开放的新格局。到2001年底,呼和浩特同世界上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合作关系,与国内各省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区域经济联合,与29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40多个城市和地区建立了经济协作关系。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全市外贸进出口不断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呼和浩特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在加强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中期,呼和浩特市经济呈加速发展的态势。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口径计算将实现800亿元,财政总收入比2000年的20.45亿元翻了两番,达到81.8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500元和4600元。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逐步加快 2001—2005年,呼和浩持市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五年位居全国27个省会城市第一,平均增速超过31%。2005年经济总量在全国5个少 数民族自治区首府城市中位居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呈快速增长态势。 二是特色产业优势已经或正在形成 经过几年的培育发展,呼和浩特市的乳业、电子信息业、电力、生物制药、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具有特色和核心竞争优势 的支柱产业已经或正在形成。乳业,以伊利、蒙牛两大龙头企业为依托,带动了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乳业基地,并被中国乳品工业协会正式命 名为“中国乳都”。电力,以大唐托电为重点的电力建设快速发展,已建和在建电力项目装机容量近720万千瓦,到2007年,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呼和浩特市将成为国内地级市中最大的火力发电基地。IT业,已经引进了TCL、汉鼎光电、合谦电子、刨维等一批大企业集团,初步形成IT制造业在呼和浩特市的聚集效应。生物制药,呼和浩特依托自身电力优势,依托自治区丰富的玉米产品,依托黄河水利资源,一批投资额度大、技术含量高的生物发酵项目相继建成。石家庄制药集团年产万吨青霉素项目已投产,产量占世界的1/4;华蒙金河饲用金霉素产量占世界的70%。经过几年的努力,呼和浩特市将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生物发酵制药基地。冶金化工,近几年,我们相继引进了年产120万吨不锈钢项目,年产24万吨PVC、烧碱项目,2 0万吨甲醇项目以及重油深加工项目。目前,呼和浩特市正在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积极引进煤制甲醇、煤转油等煤化工项目,使冶金化工成为呼和浩特又一支柱产业。机械制造,长春一汽汽车工业园、上海电气输配电等项目的弓I进对我市机械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对外开放程度明显提高 近年来,呼和浩特始终坚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快速发展,外向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极富生机与活力的增长点。TCL、创维集团、汉鼎光电、大唐托电、北方电力、石药集团、蒙丰钢铁、内蒙古昆烟等一大批骨干企业的迅速崛起,为呼和浩特今后的持续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呼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05年呼和浩特市实施的国内项目479项,弓I资总额达276亿元;实施的国外项目50项,引进境外资金达4.04亿美元。 四是以乳业为主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依托伊利、蒙牛、奈伦、华蒙金河、华欧淀粉等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大力调整种养结构、种植结构,加快乳、肉、薯、菜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发展以奶牛养殖为主的农区畜牧业,不断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已建成奶牛生产、肉牛生产、肉鸡生产、生猪生产、绒山羊生产和绵 羊生产六大基地。 五是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从2001年开始,呼和浩特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建设,建成区面积由2000年的83平方公里扩展为目前的149平方公里,拉开了 城市的框架,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扩大了城市容量;与此同时,引黄入呼、天然气入呼、“两河一库”、电网改造、道路、给排水、集中供热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使城市面貌有了极大改观,促进了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提高了城市承载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加大旧城改造力度,积极推进新市区建设,加强城市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增强了呼和浩特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同时,坚持“大中小”协调发展的方针,依托旗县所在地加快发展小城镇,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六是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建设湘协调 呼和浩特始终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人文素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呼和浩特翻译的需求国内的翻译市场随着中国进入世贸组织而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翻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截止到2005年,中国的翻译市场份额以及超过了两百亿元。原来传统的依托大学语言院校的翻译机构已经日益被翻译-分工的翻译公司所取代,而外资公司入驻中国也对翻译质量和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为数众多的北京翻译公司和各类翻译社也对整个翻译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部分翻译公司仍然停留在“家庭式作坊”和“代理商”的阶段,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对翻译质量进行审核与控制,从而使得客户的稿件无法得到质量保证。可正是由于这些众多游击队式翻译商的存在,让整个翻译市场的价格在不断的下滑。价格正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因为这些公司没有后期审核和控制所需的费用,也不对译员进行跟踪和考核。这些行为导致部分正轨的北京翻译公司也在质量控制流程和译员水准上大打折扣。虽然价格竞争使得客户在费用上受益,可最终却为客户和整个翻译行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根据新译通上海翻译公司某负责人的介绍,某知名机电类外资集团,其主要生产和销售机电类产品,正是由于选择翻译公司的不慎,被某家庭式翻译公司的低廉报价所吸引,而将1000多页的整个产品目录交付给其翻译。最后由于质量问题,不但上万本目录书籍被报废,整个企业进入国内机电市场的脚步也被推迟了整整一年。其直接损失高达数十万,间接损失更是无法估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此,目前的翻译行业迫切需要建立起严格的翻译市场准入制度和完善的淘汰机制,以维护整个翻译行业的形象,使正规上海翻译公司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并最终让客户受益。
|
◆ 我公司已设机构如下欢迎就近垂询: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