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化
草庵摩尼教遗址,在罗山街道苏内村华表山麓。始建于宁绍兴年间,初为草筑,故名。元初改为单檐歇山式石构建筑,面阔3间,宽6.7米,进深2间,长3.4米,檐下用单挑华拱。石室背后巨岩耸峙,林荫遮掩。庵前有山涧流水,古桧数株,更添几分清净雅致。数十米处有摩尼教咒语崖刻一方,"劝念: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无上至真,摩尼光佛。正统乙丑年九月"。庵内依崖而携波斯摩尼光佛浮雕一座。在摩尼光佛周围刻着直径为1.9
米的圆圈佛龛,圈内摩尼佛高1.52米,宽0.83米。
摩尼教寺---草庵
身披佛衣,端坐莲坛,容貌慈祥,散发披肩,颚下两绺长须。脸、身、手巧利用岩石本身三种天然色泽刻,背雕毫光四射纹饰,甚为奇特。这是我国当前仅有的摩尼教石刻佛像,也是世界上迄今发现最完整的摩尼教遗址。它使联合国"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的专家、学者考察后赞叹不已。有的说,泉州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的说,"草庵"可能成为世界摩尼教的圣地;有的认为这个世界仅存的摩尼遗址,是这次考察的重要课题;考察队队长迪安博士说,这是"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全过程最伟大的发现。它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平桥(五里桥)】景点 安平桥又名五里桥,横跨晋江安海与南安水头之间。始建于宋绍兴八年(1138年),完成于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桥全长2700米。1961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近安平桥修葺一新再展英姿,吸引了游客前来参观。 安平桥建筑工程之宏大,结构之优美,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非凡的艺术才能和创造力量。它的长度为当时世界之最,建筑时间经历了整整14年之久。 安平桥全部用花岗岩砌成,属石墩石梁桥。由于桥梁所横跨的海湾中贯穿着五条港道,原有361座桥墩分别设计为长方形墩(308座)、半船形(25座)和双头尖的船筏形(28座),桥基据地层不同分别采用“卧木沉基”和木桩基础。桥面每间架设5-8条石板,其长在5-11米之间,每条重量自4.5吨至25吨不等。这些巨石板大多是从金门岛采运而来的。在当时没有吊装设备的情况下,安装桥面的巨石板,均是利用潮汐的涨落,控制运石船的高低位置,把石板架上桥墩。在水域较深处,桥身两侧17米处,每隔50米还建有一座27米高的四方石心塔,这是专为减缓潮水涨退对桥的冲击而设计的“防波塔”。 郭沫若曾为安平桥留下壮丽的诗篇《咏五里桥》:“五里桥成陆上桥,郑藩旧邸纵全消。英雄气魄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宵。不信君谟真梦醋,爱看明俨偶题糕。复台诗意谁能识,开辟荆榛第一条。” 【深沪湾海底森林】景点 位于深沪湾土地寮一带低潮区的潮滩上,退潮时可见分布约1平方千米的古森林(松科油松植物C14同位素年龄为7500年左右)遗迹和距今9000多年的牡蛎礁,是研究台湾海峡两岸大地构造运动,海平面升降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等宝贵的实物资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晋江龙山寺】景点 龙山寺在晋江市安海镇型厝村北,始建于隋大业14年(618年),闽南名刹。初名普现殿,又名天竺寺,明、清几经修缮。现存建筑是清康熙23年(1684年)靖海候施琅等捐资修葺扩建的。 寺前山门为石牌坊,上刻“天竺梵钟”四字。进山门,寺的前墙上嵌一石碑,刻有“龙山宝地”四字。正门悬“一片慈云”匾额,廊前有石狮、石鼓各一对,两侧为钟鼓楼。门内有拜庭、拜坛,坛上有亭。 大雄宝殿气势恢宏,殿前有一对浮雕青石龙柱,龙身飞逸盘旋而下,龙头却昂然而上,一双鳞甲相间的龙爪各抓一鼓一罄,以细铁条击之,鼓传鼓声,罄发罄音。 殿内有千手千眼佛立像一尊,通高4.2米,用一根巨樟雕就。佛像头戴花冠,冠正中雕一坐佛,坐佛周围雕着许多戴花小佛首,叠如帽状。佛像面部丰盈慈祥,眉目清秀,主手在胸前作合十状,两侧旁支1008只手,如两扇羽翼,姿态各异,错落有致;每只手均带镯,掌中各雕一只眼,或执法器,或持经卷,或捧珠宝。整个佛像贴满金箔,雍容华贵,造型精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左侧的钟楼顶端横架着一根檀香木,是早年由华侨从菲律宾专程送来的。直径只有13厘米,却能挂住千斤古钟。寺中有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所题“通身手眼”匾额和近代弘一法师等名人墨迹。 明代,寺僧肇善至台湾鹿港修建龙山寺。台湾现有450多座龙山寺都从安海龙山寺分出,其建筑形式亦仿祖寺,其中较著名的有台北艋龙山寺、鹿港龙山寺等。 晋江经济发展 1992年3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晋江撤县建市。晋江人以此为契机,加足马力,加快发展,弹指十年间,使晋江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1991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55位,1994年跃居第15位,2000年升至第10位,连续9年雄居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市)之首。 一、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建市十年,晋江经济以年均32.9%的速度发展。其中,建市后的前五年,即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73.8%、76.3%、78.2%、29.2%和20.9%,呈现高速增长态势;1997年后,受亚洲金融危机及基数较大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仍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18.0%、15.8%、10.1%、8.4%和9.0%。 2001年,晋江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3.54亿元,占福建省的1/14,是1991年的17倍,经济总量超过省内4个设区市。2001年农业总产值18.53亿元,比1991年增长61.2%,年均递增4.9%;2001年工业总产值501.06亿元,是1991年的18倍,年均递增33.3%;2001年乡镇企业总产值585.06亿元,是1991年的22倍,年均递增36.4%。从人均拥有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看,1991年晋江市人均GDP只有2065元,不足300美元(按当年汇率计算,下同),1993年达到6657元,首次超过800美元, 1998年达到25146元,超3000美元,2001年达到29508元,是1991年的16倍,年均递增31.6%。 公共财政实力不断增强。继1989年首次突破1亿元、1992年超2亿元后,1993年至1999年每年净增1亿元,2000年、2001年每年净增3亿元。2001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6.17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是1991年的9倍,年均递增25.2%,建市十年累计财政总收入77.15亿元;2001年财政总支出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7.7%,是1991年的5倍,年均递增18.2%,建市十年累计财政总支出40.87亿元。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2001年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9951元,比上年增长10.4%,是1991年的4倍,年均递增14.9%;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140元,比上年增长2.8%,是1991年的5倍,年均递增17.6%。全市累计有12个镇、317个村(居)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标准,分别占镇、村总数的80%和82.6%。截止2001年底,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6辆、摩托车106辆、电视机140台(其中:彩电130台)、洗衣机34台、电冰箱93台、空调20台、抽排油烟机21台、组合音响43台、影碟机87台、摄像机6台、移动电话96部。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不断增加,200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23.2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9%,是1991年末的12倍,平均年增长28.2%。社会保障面不断扩大,保障机制趋于完善,2001年,全市征缴养老保险基本金4022万元,比增67%,发放2306万元,比增57%,参加社会统筹人数达到5100人;全市共有3192户、7413人享受社会生活最低保障。 1、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经过十年来的发展,三次产业结构已由1991年的23.5:57.4:19.1调整为2001年的3.7:55.3:41.0,全市近85%的劳动力从事第二、三产业,同时接纳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万劳动力来晋江就业。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培植农业龙头企业30家,带动基地建设2.5万亩,有2家企业被列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企业被列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1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1.10亿元,是1991年的3倍,年均递增12.4%。工业在调整中发展壮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2001年工业完成增加值168.08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8%。纺织服装、陶瓷建材、制鞋业、电子机械、塑料玩具、食品饮料等支柱产业已具规模,一些主要产品产量,如鞋、食品、建陶等在全国、全省中占有一席之地。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01年完成增加值124.37亿元,是1991年的36倍,年均递增42.9%。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零售贸易、餐饮业等行业呈现新的生机和活力,2001年全社会公路旅客周转量30135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达30569万吨公里,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创增加值41.63亿元,金融保险业创增加值9.02亿元,邮电通讯业创增加值2.09亿元;文化教育、科技、信息、旅游等行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2、外向经济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晋江利用侨乡优势,依靠"三闲"起步,办起第一批民营企业,迈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第一步。晋江撤县建市以来,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国家利用外资优惠政策的出台,大批三资企业涌入晋江,掀起了晋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又一高潮。近年来,晋江市更是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开发建设了五里、安海湾、晋南三大市级工业园区和26个镇级工业园区,为外资企业入驻提供了宽松的投资环境。2001年全市三资企业总产值达264.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是1991年的31倍,年均递增40.7%。截止2001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829家,实际开业投产1790家,总投资(含增资)57.76亿美元,其中合同利用外资(含增资)49.51亿美元,约占福建省引进外资总量的1/9,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6.46亿美元。外商投资方式日趋多元化,从以"三来一补"为主,发展到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外商独资、合作开发、外商投资股份制等多种直接投资方式。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全社会商品出口总值达17.85亿美元,约占福建省的11%,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8%,出口规模较1991年扩大21倍。目前,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和技术合作关系。 3、经济体制创新灵活。十年来,以股份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晋江乡镇企业在发展中不断调整创新,一批发展机制活、经济效益佳、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龙头企业逐渐浮出水面,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2001年底,各种类型的乡镇企业达2.21万家(含个体),从业人员40.31万人,全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585.07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工业总产值489.04亿元,比上年增长9.1%,出口交货总值138.34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全市16个镇(场)中,陈埭、安海、青阳三镇乡镇 晋江翻译的需求国内的翻译市场随着中国进入世贸组织而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翻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截止到2005年,中国的翻译市场份额以及超过了两百亿元。原来传统的依托大学语言院校的翻译机构已经日益被翻译-分工的翻译公司所取代,而外资公司入驻中国也对翻译质量和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为数众多的北京翻译公司和各类翻译社也对整个翻译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部分翻译公司仍然停留在“家庭式作坊”和“代理商”的阶段,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对翻译质量进行审核与控制,从而使得客户的稿件无法得到质量保证。可正是由于这些众多游击队式翻译商的存在,让整个翻译市场的价格在不断的下滑。价格正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因为这些公司没有后期审核和控制所需的费用,也不对译员进行跟踪和考核。这些行为导致部分正轨的北京翻译公司也在质量控制流程和译员水准上大打折扣。虽然价格竞争使得客户在费用上受益,可最终却为客户和整个翻译行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根据新译通上海翻译公司某负责人的介绍,某知名机电类外资集团,其主要生产和销售机电类产品,正是由于选择翻译公司的不慎,被某家庭式翻译公司的低廉报价所吸引,而将1000多页的整个产品目录交付给其翻译。最后由于质量问题,不但上万本目录书籍被报废,整个企业进入国内机电市场的脚步也被推迟了整整一年。其直接损失高达数十万,间接损失更是无法估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此,目前的翻译行业迫切需要建立起严格的翻译市场准入制度和完善的淘汰机制,以维护整个翻译行业的形象,使正规上海翻译公司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并最终让客户受益。
|
◆ 我公司已设机构如下欢迎就近垂询: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