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文化
南平位于福建省北部,地处武夷山脉北段东南侧,福建、浙江、江西三省结合部,是福建的“北大门”。为闽江的发源地,建溪、富屯溪、沙溪在南平城汇合始称闽江。幅员面积2.63万平方公里,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域,辖邵武、武夷山、建瓯、建阳四市和顺昌、浦城、光泽、松溪、政和五县及延平区,总人口305万人。境内山峦起伏,河谷纵横,水系发达,属典型的中低山丘陵构造侵蚀地貌。是山水森林城市,闽江上游的生态屏障,近代诗人郭沫若吟咏南平为“山围八面绿,水绕
二江青”。
历史文化名城 早在3000多年前,古越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开疆拓土,繁衍生息,是中国大陆南方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有 1800多年的建城史,秦汉时期是闽越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汉年间,福建设5县,南平占3县;明清时期,福建置8府,南平据3府。文化积淀深厚,古越文化、闽越文化、茶文化、蛇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历代曾出过李纲、杨荣等17位宰相和一批著名历史人物。南宋理学创立者朱熹曾在闽北“琴书四十载”,素有“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之称。 旅游度假胜地 南平风光奇秀,景色怡人,是旅游休闲度假理想之所。境内北有中国大陆四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之一的武夷山,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交相辉映,以“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蜚声海内外,融国家级风景区、自然保护区于一体。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蛇的王国”、“鸟的天堂”、“昆虫的世界”、“角怪的故乡”,为亚热带动植物“模式标本”的产地,号称“世界生物之窗”。南有三溪聚汇、环抱南平城的延平湖,是福建水口水电站的重点库区,库区水面达12万亩。全市有大小旅游景点150多处,其中国家级、省级以上景点占三分之一。 资源潜力巨大 是福建省连接中国大陆东南的重点林区,素称“南方林海”、“中国竹乡”。山地面积3167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946万亩,森林覆盖率74.7%,活立木总蓄积量1.33亿立方米,为福建省的三分之一;竹林面积524万亩,占中国大陆的十分之一、福建省的五分之二。境内有1江3溪176条支流,水域面积165.15万亩,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387.37万千瓦,居福建省首位。已发现的矿种有75种,主要有铌钽、铅锌、硫铁、石墨、水晶、水泥灰岩、铜、钨等矿,已探明储量41种,其中19种储量居福建首位,钽铌矿、萤石矿储量居全国前列,有很高的工业开采价值。 基础设施配套 南平作为福建连接华东、华南地区的重要通道,东南沿海连接内陆的交通枢纽,具有便捷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全市内河通航里程200多公里,境内闽江及其支流水运航道畅通,500吨级轮船可直航福州马尾港, 连接海运。陆路有两条国道(205、316国道)、八条省道、三条铁路(鹰厦线、外福线和横南线),以及正在建设的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已形成6个出省通道。空运有武夷山机场,加上南平、武夷山各设一个口岸,基本实现了沿海口岸功能内移。以移动通讯网、互联网、广播电视宽带信息网为标志的信息高速公路基本建成。 经济基础较好 南平农业在福建颇具特色和优势,全市耕地面积318万亩,其中水田209万亩。有7个国家级、8个省级商品粮基地县,每年提供商品粮5亿公斤以上,粮食净调出量占福建省的三分之二,被誉为“福建粮仓”;茶园面积稳定在40多万亩,为福建省第一大产茶区;畜牧业以乳牛为重点,存 栏乳牛3万多头,鲜奶产量占福建省的二分之一以上。全市工业基础雄厚,拥有造纸、森工、针纺、化工、机械、建材、电力等重点行业和PU革基布、南孚电池、太阳牌电缆等名牌产品,是福建省老工业基地。南平造纸厂是中国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九五”期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平均递增7.2%;财政总收入平均递增 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递增9.4%;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递增8.4%。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254.64亿元,增长11.5%;财政总收入19.18亿元,增长11.74%。 南平经济发展 自2003年被国家科技部批准列入国家级星火产业带建设以来,福建南平市采取有效措施,有力推动了星火技术的转移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根据南平市农业产业的特点,选择畜禽奶、优质稻等6个产业作为建设的重点,有效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和新成果,延伸了产业链。优质稻产业带已选育出南厦060等12个优质、特质稻新品种和杂交稻新组合,建立中心示范基地25个、示范新组合2.5万亩,累计推广面积已达400多万亩。奶牛产业带推广种植紫花苜蓿等牧草3.3万亩,创效益3751.7万元;生产胚胎牛602头,长富和圣农公司通过实施科技项目,实现了废弃物再生利用,排放物达到环保要求。茶果(锥栗)产业带引进金牡丹等茶叶新品种十余个,建立示范基地近千亩,保护和开发了“正山小种”、“政和工夫红茶”等地方特色品种。全市新植锥栗1.98万亩,改造低产林7万亩,营建选优采穗圃326亩。竹业产业带有17个乡镇建立万亩毛竹丰产生态培育技术示范点,新建丰产高效基地18.6万亩,累计推广面积272万亩。食用菌产业带在代用料生产木腐菌研究、草腐菌的栽培与推广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引进和培育“南花103”等十余种珍稀食用菌新菌种,直接带动菇农生产各类食用菌2530万袋,地栽1350亩,农民增加纯收入6700余万元,节约木材11370立方米,食用菌生产中木腐菌比重由2000年的66.3%下降到2004年38.6%。 二、“一县一业”科技示范项目进展顺利。在星火技术产业带建设的带动下,建瓯竹业、延平天然香料、邵武林业等列入省星火计划“一县一业”重大专项。建瓯实施的竹类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示范项目完成了笋壳、笋头有效成分CO2超临界萃取的中试及工艺优化、笋液有效成分膜分离提取、调味料及相关产品的应用研究、竹笋膳食纤维理化性质的研究和改良等工作,完成项目的中期鉴定;邵武实施的杂交鹅掌揪优良家系与无性系苗木产业化生产已建立采穗圃20亩、引进优良家系10个、无性系20个、繁育苗木20亩;延平区实施的樟属天然香料产品加工产业化项目投资300万元,建立2500亩生产基地和完成设备投资。 三、实施国家星火计划项目“闽北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闽北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中国星火计划网福建南平站)已正式开通。网站的核心远程农技服务设有病虫害数据库系统、远程专家系统、电子答疑系统、远程诊断系统等,可为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提供农业生产相关的决策支持和技术服务。农村科技信息网覆盖了全市各县市区20多个乡镇、1000多个示范户和100多个农业龙头企业。 四、“闽北星火科技培训工程”进一步落实。截止今年5月,已编著星火科技培训实用教材一套38.7万字,印发200册,并刻录成光盘分发给全市星火技术学校和相关示范点,培训师资1050人,培训农民工7万人。 南平翻译的需求国内的翻译市场随着中国进入世贸组织而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翻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截止到2005年,中国的翻译市场份额以及超过了两百亿元。原来传统的依托大学语言院校的翻译机构已经日益被翻译-分工的翻译公司所取代,而外资公司入驻中国也对翻译质量和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为数众多的北京翻译公司和各类翻译社也对整个翻译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部分翻译公司仍然停留在“家庭式作坊”和“代理商”的阶段,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对翻译质量进行审核与控制,从而使得客户的稿件无法得到质量保证。可正是由于这些众多游击队式翻译商的存在,让整个翻译市场的价格在不断的下滑。价格正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因为这些公司没有后期审核和控制所需的费用,也不对译员进行跟踪和考核。这些行为导致部分正轨的北京翻译公司也在质量控制流程和译员水准上大打折扣。虽然价格竞争使得客户在费用上受益,可最终却为客户和整个翻译行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根据新译通上海翻译公司某负责人的介绍,某知名机电类外资集团,其主要生产和销售机电类产品,正是由于选择翻译公司的不慎,被某家庭式翻译公司的低廉报价所吸引,而将1000多页的整个产品目录交付给其翻译。最后由于质量问题,不但上万本目录书籍被报废,整个企业进入国内机电市场的脚步也被推迟了整整一年。其直接损失高达数十万,间接损失更是无法估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此,目前的翻译行业迫切需要建立起严格的翻译市场准入制度和完善的淘汰机制,以维护整个翻译行业的形象,使正规上海翻译公司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并最终让客户受益。
|
◆ 我公司已设机构如下欢迎就近垂询: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