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机构: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成都重庆苏州
行业外语翻译
合同金融机电化学法律
简历标书机械生物图书
影视财务建筑医学物流
电力广告保险汽车电子
工程口译网站配音化工
石油科技翻译陪同论文
通讯冶金纺织能源地质

专项翻译

本地化服务

多语种商业信息

口译&同传

行业外语翻译
英语 日语 西班牙语
德语 俄语 意大利语
韩语 荷兰语 葡萄牙语
法语 罗马尼亚语 泰语
马来语 土耳其语 印尼语
塞尔维亚语 缅甸语 希腊语
挪威语 希伯莱语 越南语
阿拉伯语 瑞典语 波兰
芬兰语 丹麦语 捷克语
匈牙利语 塞尔维亚语

北京翻译公司当前位置:翻译公司|上海翻译公司|北京翻译公司提供英语翻译 日语翻译

泉州文化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北承省会福州,南接厦门特区,东望台湾宝岛,西毗漳州、龙岩、三明。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全市人口762万人(不含金门县),汉族占人口总数的98.2%,少数民族占1.8%。少数民族有48个,以回族、畲族、苗族和蒙古族居多。方言以闽南话为主,通用语言为普通话。

 第五届泉州旅游节开幕式盛况(惠安崇武)(林水坤 摄)

泉州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海域面积7864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421公里,大小港湾14个,岛屿208个。深水良港多,可建万吨以上深水泊位123个,湄洲湾南岸的肖厝港和斗尾港是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

泉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5℃~21℃,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古诗称泉州“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故泉州有“温陵”雅称。

全市林木蓄积量1833万立方米,地表水总量87.6亿立方米,可供开发的水电资源43万千瓦。主要矿产资源有高岭土、花岗岩、辉绿岩、石英砂、石灰石、煤、铁、锰、地热、矿泉水等20多种。水产资源丰富,可作业的海洋渔场面积5000多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利用面积118平方公里,主要水产生物5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盛产牡蛎、蛏、蛤、螺、海带、紫菜等贝、藻类200多种。

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晋江由此得名。他们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使晋江两岸得到迅速开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行政区划建制几度变迁。唐久视元年(700年)置武荣州,州治设今市区。唐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名泉州。此后,先后设有郡、州、路、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行政督察区、专区、地区,1986年1月撤晋江地区设泉州地级市。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积淀深厚,素有“海滨邹鲁”、“世界宗教博物馆”、“光明之城”的美誉。全市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40处,县(市)级600多处。其中极负盛名的有中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惟一的摩尼光佛像石刻、中国最大的老君石刻造像、葬有唐代到泉州传教的穆罕默德门徒三贤四贤的灵山圣墓、千年古刹开元寺及东西塔、记载古代海上交通和贸易的九日山祈风崖刻、广受台胞和海外侨胞信众膜拜的天后宫妈祖、民族英雄郑成功史迹与陵墓、宋代蔡襄修建的洛阳桥、号称“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以及与惠东民俗、海滨风光、石雕艺术融为一体的崇武古城等。丰富的人文景观、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和秀出东南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使泉州成为一个全国乃至国际性的旅游胜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到此观光。泉州保留着弥足珍贵的戏曲文化遗产,有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嘉礼”戏等剧种,其中蜚声海内外的有:晋唐士乐余韵南音、宋元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和中国一绝“提线木偶”。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伊斯兰教、印度教、古基督教、摩尼教、犹太教、佛教等世界多种宗教在泉州广泛传播,留下大量遗迹,使泉州成为多元文化融洽交汇、和谐共处、互促共荣的载体。作为南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泉州具有薪传不息、独树一帜的武术文化。

泉州是中国历史上对外通商的重要港口,有着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开放港口城市。自唐代开埠,即为中国南方四大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宋元时期,泉州港跃居为四大港之首,以“刺桐港”之名驰誉世界,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相媲美的“东方第一大港”,呈现“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

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旅居世界各地的泉州籍华侨、华人620多万人,港澳同胞70多万人,台湾汉族同胞约900多万人。长期以来,旅外乡亲心系桑梓,或投资办厂,或兴学育人,或捐资慈善,或兴办公益,涌现出一大批贡献巨大、成就杰出的乡贤硕彦,成为推动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泉州与世界密切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泉州地处海防前线,国家投资少,经济长期处于以农业为主的自给、半自给状态,经济总量居全省地市倒数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机遇、扭住中心、爱拼敢赢、大胆实践,经历 “三来一补”起步、乡镇企业铺路、三资企业上路、成片开发迈大步、区城经济展宏图的经济发展阶段,走出一条“市场调节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具有侨乡特色的经济建设路子,经济实力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创造出“晋江经验”和“泉州现象”,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创造泉州发展历史的新辉煌。全市GDP在1978年为7.79亿元,到1992年突破100亿元,2000年跨过1000亿元,2002年达到1223亿元。2003年全市GDP为1380.11亿元,2005年全市GDP为1626.3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87元增至2.37万元;财政总收入由0.79亿元增至152.7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75元增至6100元,年均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24元增至14185元,年均增长12.6%。

泉州人民立足实际,奋力打造特色经济,促使泉港“石化基地”、丰泽“中国树脂工艺之乡”、晋江“中国鞋都”、石狮“中国服装名城”、南安“中国建材之乡”、惠安 “中国石雕之乡”、德化“工艺陶瓷之乡”、永春“芦柑之乡”、安溪“乌龙茶之乡”等特色经济的形成并驰名海内外,全市所有县(市)均跻身全省经济实力十强或经济发展十佳县(市)行列。2003年,县域经济取得新进展,晋江、石狮、惠安和南安四县(市)再次入选全国百强县(市)。

东西塔 (陈世哲 摄)

翻译-化、基地化、区域化、集群化的生产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带动大泉州城市建设与繁荣,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58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34.2%,城镇化水平达41.3%,一个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沿海次中心城市为骨干,立体交通网络完备、市政设施完善,具有闽南侨乡特色的泉州湾都市群雏形初现,泉州正以组团式、海湾型的城市形态进入全省三大中心城市行列。

泉州市委、市政府致力于发展大泉州经济,弘扬大泉州文化,建设大泉州城市,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抓好文化和城市建设,坚持不懈地创建“全国卫生先进城市”、“文明城市”、“文化模范城市”、“科技进步先进城市”、“优秀旅游城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按照“打开大门,治理两江,保护古城,建设新区”的城建方针和“东进、西拓、南下”的发展思路,加快建设大泉州。

辉煌的业绩展示过去,更为未来发展奠基。泉州人民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一轮创业,对业已形成的“大泉州发展战略”框架进行拓展、深化、创新和完善,全力以赴投入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枢纽城市和泉州湾滨海城市,努力提升泉州在国内外的整体经济竞争力、科技文教竞争力、现代城市竞争力、民生保障竞争力、行政管理竞争力,力争把泉州市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政治清正、文化繁荣、民生宽裕、社会稳定的海峡西岸侨乡工贸旅游港口中心城市。

泉州经济发展

2004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一个对外开放、全面繁荣、协调发展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为呼应和对接这一事关福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大计的目标,泉州市主动融入、找准位置、整合优势,正在积极构建新一轮经济跃升平台。

这几年,泉州的经济总量一直稳居全省头把交椅。在这样一个地少人稠之处,缘何能够诞生如此众多充满创业激情和不倦活力的民营企业,是所有来到此地的人的共同感问。本人常年在福建从事经济报道,与泉州的各级党政领导和企业多有接触,遂将所思记述于后,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人说:“一座城市就是一本书,每个人读它都会有自己的感受。”

在泉州,常常会被当地人身上一种强烈的创业激情所感染。这里的同志告诉我,这种激情是泉州人与生俱来的。

以我的观察,泉州人的这种激情更多的来自于一种“地缘性格”。历史文化和自然条件造就了历代泉州人吃苦耐劳、爱拼敢赢和豪爽、不服输的个性。改革开放给了泉州人施展拳脚的良机和在经济大潮中腾挪的空间,一个以活跃的、发达的民营集群经济为标志的区域经济应运而生。近几年,泉州市携十二个县(市、区、管委会)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大力推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培育产业集群,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福建乃至我国东部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对此国内外经济学者近年来已多有评说。然除此之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在其中所发挥的导向、服务、推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连串积极而且深远的示范效应。本文谨以晋江、石狮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就泉州经济发展中政府的作用和功能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

遍布泉州的“经济马赛克”

一位经济学家说:在当今的世界经济版图上,由于大量产业集群的存在,形成了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世界财富的绝大多数都是在这些块状区域内被创造出来的。在泉州,能强烈地感受到这种“经济马赛克”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来看看泉州产业集群的两个“排头兵”:

近期公布的2005年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中,晋江和石狮两个县级市均榜上有名。

在上榜县市中,晋江位居首位。它的特色是产业集群的“小中见大”。晋江的纺织服装业企业有3000多家,行业内产值上亿元企业30多家,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购销关系;制鞋业年产旅游运动鞋7亿多双,占全国的40%、世界的20%;食品业产值占福建省的50%以上,糖果总产量占全国的近20%;陶瓷建材业被列为国家星火区域性支柱产业,外墙砖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5%,琉璃瓦产品几乎垄断全国市场;制伞业年产量近3亿把,占全国雨伞产量的18%、出口量的26.7%。由于这些产业集群的存在,晋江获得了“中国鞋都”等九个国家级区域产业品牌,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概括而言,晋江的产业集聚特点可归纳为“四小四大”:

一是小产品、大市场。产品很小,如雨伞、糖果等,但产品市场、市场份额很大。目前,晋江有10多项产品在全国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居第一。

二是小概念、大前景。晋江大力发展休闲服装、休闲运动鞋、休闲食品等特色产品,休闲概念小而专、有特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是小企业、大合作。晋江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但企业间的协作日益密切,各大产业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社会化分工、区域自主配套趋势相当明显。

四是小集群、大作为。集群规模相对较小,与国际上产业集群典型区域仍有一定差距,但却有很大的作为,已成为支撑晋江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石狮与晋江紧邻,有着“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的头衔。经过建市十六年来的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已位居“全国最发达百强县市区”第22位,连年保持全省第2名,在2004年福布斯中文版“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中,名列县级市第七位。

八十年代,石狮是全国服装的集散地,现在石狮服装业依然活力不减。石狮纺织服装业最具特色之处就在于形成了一条目前国内最为完整的以服装加工生产为核心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它涵盖了化纤、纺织、漂染、成衣加工生产、辅料生产、市场营销等上、中、下游领域,相关企业达5000多家,年产值120亿元,占全市工农业总值的60%,从业人员20多万人,年产服装达2亿多件(套),服装产品种类众多、门类齐全,运动装、休闲装、茄克、童装、西裤、内衣是石狮服装的主导产品。如今这个产业链不但在本地发挥效应,而且延伸辐射到周边地区,以石狮为中心的泉州纺织服装区域所生产的休闲装、茄克装约占全国市场份额1/4强,运动装、童装、内衣出口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产业集群化布局比较突出。从纺织服装产业的地位和作用看,石狮已经远远超越了地域的界限,形成了“石狮服装板块”和以“石狮板块”为中心的“闽派”服装方阵。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一个中心城市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区、新的经济体制示范区,其建区的出发点就是促进生产要素的融合、资源的整合、产业的互动、竞争力的提升,以集聚促集约。到004年底,开发区已有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19家,“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3家,“福建著名商标”6家,“泉州民营企业100强”9家。规模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5%,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1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已设置2个中试基地、8大创业载体、涵盖33个行业研发中心,集聚60余个孵化项目和科技型企业。“一站四园”(博士后工作站、高校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园、软件园和台湾学者创业园)工作也颇受业界的肯定,开发区研发与产业结合的优势正在逐步显现。

政府优质服务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

在泉州的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事实上已经成为影响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先来看晋江。这几年晋江市出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扶持措施,受到企业的称赞,仅举三例:

一是扶持企业创新。晋江绝大多数企业是家族式企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家族式企业的弊端也逐步显露出来,阻碍着民营企业做强、做大。晋江市委、市政府从1998年开始对全市企业经济性质进行全面甄别,并大力倡导企业制度创新,引导家族企业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同时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十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的若干优惠政策》,从土地、税收、技改、融资等方面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实行择优扶强。

二是强化品牌推动。近年来,晋江市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成效显著。目前晋江市获得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以及福建省名牌产品均列全省之首。每年由政府发放的品牌奖励金都在千万元以上。

三是创造发展环境。2002年以来,晋江市抓住被中央编办列为全国公共行政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的有利时机,遵循公共行政的规律,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先导,以创新运行机制为主线,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积极实施了公共行政体制试点改革并已初现成效。这种通过积极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以科学的机制出活力、出效率、出公平的做法,保证了政府行为的科学透明、协调一致和高效运行。

区域联盟则是石狮市政府从区域产业的视角提出的新构想。通过区域内和区域间的产业联盟,带动区域产业进行互动,促进区域产业发展,以实现石狮发展的新突破。如今,石狮纺织服装业已形成从切片、拉链、织造、染整到成衣生产的配套工业体系,大部分企业做到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环节,订单、商贸、包装、运输等一系列服务性企业配套完备,形成了一个社会化企业群。同时,企业集群发展所积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带动了各行业的发展。产业集群的形成,使石狮传统制造业内部产业链条不断向纵深延伸,吸引了大量商贸企业进驻,派生出一批专门为生产性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服务型企业,提高了生产服务社会化程度。而他们倡导的“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则为当地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市政府与纺织服装同业公会每年都组团参加国际知名服装展会,政府设立市场拓展基金,鼓励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在研发方面,积极鼓励科技创新,石狮企业已经先后设立了7家国家、省级研发中心。

行政规模最小但也最具活力的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了打造一个“宜商、宜居、宜创业”的投资环境,为板块经济的聚集和提升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支撑平台。 他们的做法一是按照与国际惯例接轨和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要求,以效能为抓手,以创新求活力、增动力。通过建立政府服务与审批“超市”,推进审批规范化、透明化、制度化,简化、优化审批程序,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完善城区服务功能。按照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建设精品的原则,强化规划管理,加快区内建设步伐,提升开发区的城市品位。三是健全了生产要素市场。通过政府搭台、银企见面、项目推荐、企业改制等形式积极帮助企业开辟融资渠道。扶持医药物流、邮政物流、国际物流等一批翻译-化的第三方物流项目,导入供应链管理服务,为产业协作化和市场国际化提供了适宜的土壤、气候和人文环境。

泉州人的爱拼敢赢享誉海内外,泉州企业的冲动和活力总是源源不绝,这其中,一个勤政、高效、廉洁、有为的政府发挥了至为重要的作用。市委书记郑道溪说,我经常对我们的干部们讲三句话:发展靠投资,投资靠项目,项目靠环境。此话一语道破泉州发展的真谛。

新一届泉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调整以来,多次召开会议,提出推进“两个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加强“两个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建立“日考勤、季评议、年述职、定期考核”等日常管理制度,并出台一系列相关配套文件。全市干部耳熟能详的“五个一”机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构建的。一个项目、一个责任人、一个工作班子、一套工作机制、一笔启动资金,既保证了项目快速落地,也考验了干部是否真抓实干,能否独当一面。

席卷全市的机关效能建设,也是在这样的氛围里启动的。先后已有多个职能部门被通报批评,城监支队、南安公安局等单位多名官员被免职,城监支队的支队长更是成为全省首位因为“行政不作为”被免职的处级干部。

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不久前在泉州调研时,以“创新、创业、创造”六个字概括了泉州改革开放以来最主要的经验和优势,提出了泉州今后工作要抓住的四个关键:即“关键在‘活’、关键在‘和’、关键在‘实’、关键在‘人’”。这其中“关键在‘活’”被摆在首要的位置。他认为,“活力是改革开放的精髓所在,也是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充分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段话既是对当地工作的要求,亦是对近年来泉州社会经济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评价和总结。

泉州是一个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因此,建设一个与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人民群众满意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便显得尤为重要。政府部门精简机构,转变管理方式,实现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加快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严格按照规则办事,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比较好的黄金增长年代,这个时期更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公共服务型政府,经济学上对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解就是提供私人或者社会不愿意提供,或者没有能力提供的公共产品的组织。公民把自己的一部分权力让渡给政府,通过纳税将政府养起来,政府必须帮公民做一些公民做不了的事情。因此,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不仅在于实现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更重要的在于要实现政府治理方式的转变;不仅在于政府应当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更重要的在于政府要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

当前,我国的改革面临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挑战,这是一个更为深刻、更为复杂的改革新阶段。经济转型要求构建现代产权关系,社会转型需要形成新的社会利益整合机制。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广大百姓日益迫切地要求政府能够未他们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广大百姓越来越期望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和没有腐败的政府。在这个特定的大背景下,社会需要对政府的职能和责任重新定位,需要对政府权力的有效监管。自觉地推进政府转型,加快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将对我国的改革发展全局产生重大影响。在这方面,泉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借鉴。

泉州翻译的需求国内的翻译市场随着中国进入世贸组织而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翻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截止到2005年,中国的翻译市场份额以及超过了两百亿元。原来传统的依托大学语言院校的翻译机构已经日益被翻译-分工的翻译公司所取代,而外资公司入驻中国也对翻译质量和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为数众多的北京翻译公司和各类翻译社也对整个翻译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部分翻译公司仍然停留在“家庭式作坊”和“代理商”的阶段,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对翻译质量进行审核与控制,从而使得客户的稿件无法得到质量保证。可正是由于这些众多游击队式翻译商的存在,让整个翻译市场的价格在不断的下滑。价格正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因为这些公司没有后期审核和控制所需的费用,也不对译员进行跟踪和考核。这些行为导致部分正轨的北京翻译公司也在质量控制流程和译员水准上大打折扣。虽然价格竞争使得客户在费用上受益,可最终却为客户和整个翻译行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根据新译通上海翻译公司某负责人的介绍,某知名机电类外资集团,其主要生产和销售机电类产品,正是由于选择翻译公司的不慎,被某家庭式翻译公司的低廉报价所吸引,而将1000多页的整个产品目录交付给其翻译。最后由于质量问题,不但上万本目录书籍被报废,整个企业进入国内机电市场的脚步也被推迟了整整一年。其直接损失高达数十万,间接损失更是无法估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此,目前的翻译行业迫切需要建立起严格的翻译市场准入制度和完善的淘汰机制,以维护整个翻译行业的形象,使正规上海翻译公司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并最终让客户受益。

 

  ◆ 我公司已设机构如下欢迎就近垂询: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