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文化
石狮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位于文化历史名城泉州与经济特区厦门之间,市域三面临海,海岸线长67.7公里,全市面积160平方公里。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市,现辖7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户籍人口近31万人,外来人口20多万人。建市以来,石狮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机遇、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新机制,充分发挥
“爱拼敢赢”的人文精神,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实力增长近30倍。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70.33亿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达14.85亿元,增长23.05%,其中地方级收入增长21%,5个镇(街道)财政收入超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8元,年均实际增长6.2%;农民人均纯收入8523元,居全省第一,年均实际增长4.8%;“十五”时期,累计外商实际到资8.5亿美元、自营出口8.3亿美元,年均增长18.9%和32.6%;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9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4倍。城镇建成区面积增至23平方公里。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24位,连续八年保持全省第2位,位居全省“双优县(市)”之首。先后荣获中国休闲服装名城、全国卫生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等称号,实现全国科技先进市八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二连冠。
--这里是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石狮以服装而著名,是中国纺织服装的生产基地和集散地。这里纺织服装产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经过20多年来的精心培育,形成了一条以服装加工生产为核心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涵盖纺织、漂染、成衣加工生产、辅料生产、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全市现拥有5000多家服装及配套行业企业,以服装为主的注册商标达4000多个,以石狮为中心,连接晋江、泉州等周边地区的福建服装板块,共有纺织服装企业1万多家,年产值达500亿元,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服装板块。目前,我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中国出口名牌1个,福建省著名商标60个,福建省名牌产品15个,国家免检产品13个。凤里街道办事处荣获“中国童装名镇”称号,宝盖镇荣获“中国服饰辅料名镇”称号,蚶江镇荣获“中国西裤名镇”称号,灵秀镇荣获“中国运动休闲服装名镇”称号。形成“精品荟萃特色装,名城处处皆品牌”的良好格局。石狮与周边地区整合成为石狮服装板块,进而发展成为一个以石狮板块为中心的“闽派”服装方阵。石狮服装50%出口国际市场,许多国际知名的服装品牌,如鳄鱼、啄木鸟、周织、卡丹奴等都在石狮进行原料采购、定单生产,成为全球性服装加工贸易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现在的石狮服装,已经超越了行政区域的范畴,形成一个泛石狮的概念。2003年石狮动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用地面积1110亩,被誉为国际性服装物流配送中心、亚洲最大的服装翻译-市场之一的石狮服装城。首期工程(包括四幢服装交易区和展览艺术中心及休闲广场)已完工,于2005年第八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暨休闲服装博览会举行期间开城融市。石狮服装城不断发展繁荣,目前以绝对优势迅速跻身中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之一。以海博会为平台,以石狮服装城为中心,连接鸳鸯池布料市场(全国四大布料市场之一)、塔前服装辅料市场、洋下服装辅料面料综合市场及塔前服装机械市场,石狮纺织服装商贸区不断完善。 --这里是工贸港口旅游城市。石狮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港口资源、滨海旅游资源、海洋生物资源。近几年,石狮坚持海洋资源开发与养护并举,海洋利用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大力发展优势海洋产业,推动了海洋产业协调发展。石狮是全国六大内贸集装箱运输中转枢纽港口之一。港口一直是石狮经济最活跃的地带,按照“建设大港口、发展大产业、构筑大城区、实现大发展”的思路,不断促进港口、产业、城市的互动共荣,形成了以国家一类口岸石湖港为龙头,以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石湖港工业区为重点的外向型港口经济带。石狮拥有石湖、祥芝、永宁3个深水良港。其中石湖港已建成5万吨级、3.5万吨级、1万吨、3000吨泊位各1个,2005年货物吞吐量481.2万吨、比增16.7%,集装箱吞吐量25.2万标箱、比增23.9%,占泉州地区集装箱总吞吐量的半壁江山。石狮是全国“渔业百强县(市)”和福建省“渔业十强县(市)”之一,水产品加工产值居全省第2位,主要海产品有200多种,浅海滩涂面积8183 公顷,拥有祥芝渔港(国家一级渔港)、梅林、东埔渔港(国家二级渔港)等优良渔港,形成以华宝化工、明祥食品为龙头的蓝色产业基地,建成占地110亩、总投资超亿元的祥芝水产品批发市场,建成新沙堤鲍鱼育苗基地、永宁海水网箱养殖鱼示范基地等一批名优水产品养殖基地。石狮是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人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海浪沙滩和海蚀地貌构成的绚丽滨海风光与海丝文化、服饰文化等特色文化及舞狮、灯谜、南音、泼水节、踩球舞等民间文化相互融合;以石狮服装城为主的购物旅游,以闽南黄金海岸、红塔湾海滨风景区为主的滨海旅游,吸引了连续两届的全国帆船冠军赛在闽南黄金海岸举行。以姑嫂塔、六胜塔、林銮渡、虎岫寺、朝天寺、城隍庙、洛伽寺为主的名胜旅游,以灵秀山森林公园、宝盖山生态文化公园为主的休闲旅游交相辉映,构成石狮独具特色的旅游体系。 --这里是全国著名侨乡、对台窗口。巍峨高耸的姑嫂塔、石湖塔就是当年海上导航的标志,从这里,石狮人随郑成功去开发台湾,随洋船远渡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如今全市旅外华侨和港澳同胞近30万人,祖藉石狮的台胞30多万人。广大侨胞和港澳台胞素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热心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几年来捐办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等公益事业的资金达6.3亿元。建市后,石狮充分发挥侨台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做活对台经贸这篇文章。至2005年底,台商在我市已累计投资242个项目,投资总额达26.2亿元。 --这里拥有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全市进行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和岸线规划,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3平方公里。全市先后建成220KV变电站2座、110KV变电站5座,3座110KV变电站在建,实现通往福州、厦门的双回供电线路的架设;建成日供水20万吨和7万吨的自来水厂各1座,实现向全市辖区供水,总投资2亿多元的引水工程竣工通水,总供水能力达35万吨/日,人均供水量全省第一,日供水量全省第三。建成市区38米和26米宽水泥混凝土道路76公里,市区通往各镇38米和26米宽的水泥混凝土公路120多公里,基本实现全市镇、村间路面硬化。基本实现全市村村通公交车,村村通自来水。建成可靠的邮电通讯网络,全市城乡电话用户30多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近27万户,有线电视用户5.4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2万多户。此外,石狮大道、沿海大通道、电力大厦、通信枢纽大厦、公务大厦、沿海防潮防洪工程、城市垃圾焚烧处理厂等重点项目也基本建成,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这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石狮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以提高人的素质为重点,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三大创建”载体建设,深入开展“诚信石狮”创建活动。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各项社会事业。全市拥有高等职业学校3所、中专1所、中学15所、小学70所,其中石光中学、石狮一中为省一级重点中学,教育水平居泉州市先进行列。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全面启动“石狮市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规划”,建成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海峡两岸科技孵化基地启动建设,“数字石狮”建设步伐加快,全面实施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四大上网工程;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先后建成市图书馆、老干老龄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文化馆、体育场(馆)、游泳馆、华侨医院、妇幼保健院和“120”急救中心等一批公共设施。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加快引进人才步伐,不断关爱外来员工。加快建设和谐社会步伐,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深入开展“平安石狮”建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社会保持安定稳定。 石狮经济发展 以活力燃情海西 以实力铸就辉煌——“十一五”石狮社会经济发展展望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第一次把“海峡西岸”写入全国发展规划。伴随着区域政治经济地位的提升,包括石狮在内的福建经济将进入一个快速上升的发展通道。 石狮,这一海峡西岸的明珠城,清代辖区内石湖古港与台湾鹿港对渡,拥有30余万台港澳乡亲。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与海峡东岸的“地缘、血缘、亲缘、商缘、法缘”联系,当新的五年规划即将实施之际,历史的大潮再次将这一知名的小城推到了发展潮头。 2005年12月24日,正当“十五”和“十一五”之交的关键时期,泉州市人大副主任、石狮市委书记黄源水在中共石狮市委四届十次会议上作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伟大实践中奋发有为》的报告,号召全市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多作贡献。可以预言:有科学的决策和全市上下的奋发作为,一个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亮点城市不久就可矗立在台湾海峡的泉州湾上。 回首“十五”,艰辛成就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005年,石狮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24位,位居全省“双优县(市)”之首,连续八年保持全省第2位。这一成绩在全国经济发展竞争加剧的今天,实属来之不易。 “十五”时期,石狮外向型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五年累计外商实际到资8.5亿元美元、自营出口8.3亿美元,年均增长18.9%和32.6%;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9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4倍。2005年全市招商引资列居泉州各县市区第二位,自营出口连续两年翻番。 锐意进取,谋发展新篇章面对成绩和进步,石狮的“父母官” 们没有丝毫的满足,而是及时看到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国际环境上看,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受国际高油价影响不断增大,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从国内环境看,原材料价格上涨短期内难以回落,水、土地等资源约束日益突出,全国、全省经济在宏观调控作用下,发展速度有所放缓。 去年石狮新增中国驰名商标6个,总数达8个,新增国家免检产品10个、省著名商标19个。面对传统产业在劳动力、资源占有和生产率方面愈加明显的发展压力,石狮市委、市政府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放在了重要位置,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力求促使经济发展“由量到质”的提升。实现并着力从四大方面推动这一“转变”:一是将挖掘传统产业潜力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二是将整合工业园区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三是将扶持龙头企业与服务中小企业相结合,四是将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今年石狮市财政将安排3000万元用于改旧建新重点村的建设,镇、村两级要配套相应资金,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多方投入的机制,集中力量建设“精品村”。据有关领导测算,今年多渠道投入到建新村的资金将在亿元以上。 这仅仅是石狮新的一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几大举措之一。今年石狮将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从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大对经济薄弱村扶持力度,壮大集体经济、加大对农村的投入,缩小城乡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等,从多个方面入手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为未来发展“奠基” 丙戌年春节刚过,一项年产值30个亿的“PTA”项目就落地石狮。这为石狮的项目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兴奋剂。 投资需求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去年石狮以加快福建省石狮经济开发区、宝盖鞋业工业园、灵秀服装创业园等园区的建设步伐为契机,引进了王老吉饮料、致高纺织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式签约并动工建设,并促使灵秀、鸿山标准厂房全面开工。今年石狮市五套班子领导推出了“一个人负责跟踪一个或几个项目”的实招,从强化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制、千方百计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抓紧落实预备重点项目启动工作和强化项目工程的廉政措施四方面入手,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力争新引进一批新的、有较高技术含量的项目,努力推进PTA、汇龙化纤、万联超纤、加多宝饮料、城市LNG、石湖港5万吨码头技改等重点项目建设,为未来经济发展积蓄后劲。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以商兴市” 石狮靠市场起家。“十五”期间,石狮建成了名列“全国十大”的石狮服装城,石狮鸳鸯池布料市场跻身于全国四大同类市场之列。全市商贸、酒店服务等第三产业迅猛发展,2005年第三产业比增15%,三大产业比重为5.3:52.6:42.1。进入“十一五”,石狮一要做大市场。做大做强服装城、繁荣服装城,整合优化市区老商贸市场,巩固发展鸳鸯池布料市场及辅料等其他市场;二要拓展市场。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展会,扩大“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的影响力,引导并帮助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提高石狮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三要畅通物流。依托石湖港等现有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尽快形成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从缩减物流成本上提升石狮产品的竞争力;四要促进消费。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加快城市化步伐,让石狮城更靓更美“十五”期间,石狮城变得更美了。 城市环境得以更加改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商业步行街基本完工,镇中路改造进展顺利,一大批市政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业已完工,全市新增园林绿地40.86公顷。进入新的一年,石狮将围绕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泉州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大局,坚持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旧城改造,适时加快城市扩张,不断完善市政设施,加快城市化步伐,推进中心城区建设。 展望“十一五”,以实力再铸辉煌新年的喜气还未消退,石狮召开了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分析具体存在的较为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他们清醒地认识到:“石狮的发展道路上区域竞争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增长的潜力与困难并存,资源环境的优势与压力并存”。面对种种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泉州市人大副主任、石狮市委书记黄源水要求全市上下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振奋精神,主动融入全省及泉州的发展思路和大局,抢抓机遇,奋力拼搏,乘势而上,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的突破。 未来五年,石狮将进一步加快新一轮发展,借“十一五”的春风,倾力打造“海峡西岸”亮点城市,以活力燃情海西,以实力再铸辉煌。 石狮翻译的需求国内的翻译市场随着中国进入世贸组织而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翻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截止到2005年,中国的翻译市场份额以及超过了两百亿元。原来传统的依托大学语言院校的翻译机构已经日益被翻译-分工的翻译公司所取代,而外资公司入驻中国也对翻译质量和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为数众多的北京翻译公司和各类翻译社也对整个翻译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部分翻译公司仍然停留在“家庭式作坊”和“代理商”的阶段,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对翻译质量进行审核与控制,从而使得客户的稿件无法得到质量保证。可正是由于这些众多游击队式翻译商的存在,让整个翻译市场的价格在不断的下滑。价格正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因为这些公司没有后期审核和控制所需的费用,也不对译员进行跟踪和考核。这些行为导致部分正轨的北京翻译公司也在质量控制流程和译员水准上大打折扣。虽然价格竞争使得客户在费用上受益,可最终却为客户和整个翻译行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根据新译通上海翻译公司某负责人的介绍,某知名机电类外资集团,其主要生产和销售机电类产品,正是由于选择翻译公司的不慎,被某家庭式翻译公司的低廉报价所吸引,而将1000多页的整个产品目录交付给其翻译。最后由于质量问题,不但上万本目录书籍被报废,整个企业进入国内机电市场的脚步也被推迟了整整一年。其直接损失高达数十万,间接损失更是无法估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此,目前的翻译行业迫切需要建立起严格的翻译市场准入制度和完善的淘汰机制,以维护整个翻译行业的形象,使正规上海翻译公司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并最终让客户受益。
|
◆ 我公司已设机构如下欢迎就近垂询: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