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机构: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成都重庆苏州
行业外语翻译
合同金融机电化学法律
简历标书机械生物图书
影视财务建筑医学物流
电力广告保险汽车电子
工程口译网站配音化工
石油科技翻译陪同论文
通讯冶金纺织能源地质

专项翻译

本地化服务

多语种商业信息

口译&同传

行业外语翻译
英语 日语 西班牙语
德语 俄语 意大利语
韩语 荷兰语 葡萄牙语
法语 罗马尼亚语 泰语
马来语 土耳其语 印尼语
塞尔维亚语 缅甸语 希腊语
挪威语 希伯莱语 越南语
阿拉伯语 瑞典语 波兰
芬兰语 丹麦语 捷克语
匈牙利语 塞尔维亚语

北京翻译公司当前位置:翻译公司|上海翻译公司|北京翻译公司提供英语翻译 日语翻译

乌鲁木齐文化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南北疆交通的枢纽,也是第二座欧亚大陆桥中国西段的桥头堡,我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它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环山带水,沃野广袤,是西域著名的"耕凿弦诵之产,歌舞游冶之地"。海拔680—920米,属中瘟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7.3℃,年平均降水236毫米,年平均日照2775小时,无霜期为105——168天,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富饶而辽阔的新疆,是中国的一块宝地;古老而美丽的乌鲁木齐是天山脚下的一颗灿烂明珠。世居在这儿的人们,把她亲切地称为"乌鲁木齐",准噶尔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

市辖7区1县,即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头屯河区、东山区、南山矿区和乌鲁木齐县。还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即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六个国营农垦团场,即五一农场、三坪农场、头屯河农场、西山农场、104团场、养禽场。全市行政区划面积达1.14万平方公里。

乌鲁木齐城市的雏形产生于18世纪50年代,距今240多年。1884年清朝政府在新疆设省时乌鲁木齐被"钦定"为省会,起名"迪化"。1954年2月1日恢复"乌鲁木齐"市名。远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最早进入此地的为古姑师-车师人。是丝绸之路新北道的重要地段,包括今乌鲁木齐在内的天山北麓处于游牧经济状态。东汉为东师六国的一部分。公元640年,唐朝政府在天山北麓设置庭州,辖4县,今乌鲁木齐为轮台县。现乌鲁木齐市东南郊乌拉泊水库南侧的古城遗址,即为当时轮台县。从663年开始,唐朝政府派军至乌鲁木齐河畔屯垦。702年,在庭州设北庭都护府,轮台驻军增加。据《新唐书.吐蕃传》记载:"轮台、伊吾屯田,禾菽相望"。在轮台生活过3年的边塞诗人岑参,写过"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的诗句。771年,唐朝政府又在轮台设置"静塞军",驻守这一战略要地。乌鲁木齐大规模开发始于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年)乌鲁木齐筑土驻军。清政府鼓励屯垦,减轻粮赋,乌鲁木齐农业、商业、手工业一度有较快的发展,成为"繁华富庶,甲于关外"的地方。为适应人口增长、屯垦及商业贸易的需要,清军先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在今南门外修筑一座土城,城"周一里五分,高一丈二尺",此为乌鲁木齐城池的雏形;之后至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又将旧土城向北扩展,达到周长五里四分。竣工时,乾隆命名曰"迪化"。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在迪化城西另筑新城巩宁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乌鲁木齐同知改为迪化州知州,改乌鲁木齐参赞大臣为乌鲁木齐都统,陕甘总督奏准将马里坤道移驻迪化州巩宁城。于是巩宁城也就成为当时清王朝在乌鲁木齐的军政统治中心。   光绪十年(1884年),清廷决定设立甘肃新疆省,定迪化为省会。从此迪化成为新疆的政治中心。翌年,升迪化直隶州为迪化府,增设迪化县为附郭首县。   民国2年(1913年),将镇迪道尹改为观察使,并同时撤销迪化府,保留迪化县。民国29年(1940年)成立迪化市政府委员会。民国34年(1945年)11月1日,迪化正式设市并成立市政府;同时将市区划分为一、二、三、四、五区,迪化县隶属迪化专员公署,辖6个乡,2个牧区及达坂城镇。区以下设保甲组织。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2月17日,迪化市人民政府成立。重新划分建立7个区,54个街公所。在郊区建立农民协会,并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成立3个乡,至此,城乡各级人民政府初步建立。1954年2月1日,迪化正式恢复使用原名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深处大陆腹地,属于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94毫米,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亚洲大陆的地理中心。气候特点是: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降水少,且随高度垂直递增;冬季寒冷漫长,四季分配不均,冬季有逆温层出现,最佳旅游季节为夏季。 乌鲁木齐的资源也是很丰富的。煤储量90亿吨,东南部有天然盐湖,北缘还有石油、铁、锰、磷等矿藏。野生动植物也很多。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为乌鲁木齐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物质条件。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科技中心,拥有综合性、翻译-性科学院5所,科研机构75个,民营科技企业253家,中高级科学技术人员8700余人。改革开放20年来,开发科技计划项目1084项,获国家和自治区科技进步奖71项,开发新产品377项。显示乌鲁木齐市科技水平的“沙漠越野车”驶出国门;电熔爆技术名扬海内外;“剪羊毛机”走向世界;“正电胶”得到石油部重点推广;“新疆-2联合收割机”扬威中华大地;“博格达白绒山羊”在草原上闪光;农业基地建设形成规模和产业特色。

乌鲁木齐市已形成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各类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及特殊教育的教育体系。全市有高等院校10所,中等翻译-技术学校45所,中学164所,社会力量办学80所,215所小学和幼儿园遍布全市,在校学生37.09万人。

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全市现有常住人口208万,维吾尔、回、哈萨克等少数民族占26.77%。聚居在这里的维吾尔、汉、回、哈萨克等十多个兄弟民族,和睦相处,亲密团结,共同开发和建设着自已的家园,处处盛开着民族团结之花。

这里是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伊斯兰文化体系、欧美文化体系的撞击汇流之地,十几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广融博汇,造就了具有世界性的灿烂辉煌的文化,维吾尔音乐之母--十二木卡姆、蒙古民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象世界上其他英雄史诗一样,在东方文化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众多的民族,各种穿戴、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构成了乌鲁木齐五光十色的奇特风采,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赛马、叼羊、摔跤、姑娘追等运动表演,醇香的奶茶,风味小吃,地毯、玉雕特产等,都给游人带来了巨大的吸

乌鲁木齐经济发展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南北疆交通的枢纽,也是第二座欧亚大陆桥中国西段的桥头堡,我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它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环山带水,沃野广袤,是西域著名的"耕凿弦诵之产,歌舞游冶之地"。海拔680—920米,属中瘟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7.3℃,年平均降水236毫米,年平均日照2775小时,无霜期为105——168天,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富饶而辽阔的新疆,是中国的一块宝地;古老而美丽的乌鲁木齐是天山脚下的一颗灿烂明珠。世居在这儿的人们,把她亲切地称为"乌鲁木齐",准噶尔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

市辖7区1县,即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头屯河区、东山区、南山矿区和乌鲁木齐县。还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即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六个国营农垦团场,即五一农场、三坪农场、头屯河农场、西山农场、104团场、养禽场。全市行政区划面积达1.14万平方公里。

乌鲁木齐城市的雏形产生于18世纪50年代,距今240多年。1884年清朝政府在新疆设省时乌鲁木齐被"钦定"为省会,起名"迪化"。1954年2月1日恢复"乌鲁木齐"市名。远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最早进入此地的为古姑师-车师人。是丝绸之路新北道的重要地段,包括今乌鲁木齐在内的天山北麓处于游牧经济状态。东汉为东师六国的一部分。公元640年,唐朝政府在天山北麓设置庭州,辖4县,今乌鲁木齐为轮台县。现乌鲁木齐市东南郊乌拉泊水库南侧的古城遗址,即为当时轮台县。从663年开始,唐朝政府派军至乌鲁木齐河畔屯垦。702年,在庭州设北庭都护府,轮台驻军增加。据《新唐书.吐蕃传》记载:"轮台、伊吾屯田,禾菽相望"。在轮台生活过3年的边塞诗人岑参,写过"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的诗句。771年,唐朝政府又在轮台设置"静塞军",驻守这一战略要地。乌鲁木齐大规模开发始于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年)乌鲁木齐筑土驻军。清政府鼓励屯垦,减轻粮赋,乌鲁木齐农业、商业、手工业一度有较快的发展,成为"繁华富庶,甲于关外"的地方。为适应人口增长、屯垦及商业贸易的需要,清军先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在今南门外修筑一座土城,城"周一里五分,高一丈二尺",此为乌鲁木齐城池的雏形;之后至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又将旧土城向北扩展,达到周长五里四分。竣工时,乾隆命名曰"迪化"。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在迪化城西另筑新城巩宁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乌鲁木齐同知改为迪化州知州,改乌鲁木齐参赞大臣为乌鲁木齐都统,陕甘总督奏准将马里坤道移驻迪化州巩宁城。于是巩宁城也就成为当时清王朝在乌鲁木齐的军政统治中心。   光绪十年(1884年),清廷决定设立甘肃新疆省,定迪化为省会。从此迪化成为新疆的政治中心。翌年,升迪化直隶州为迪化府,增设迪化县为附郭首县。   民国2年(1913年),将镇迪道尹改为观察使,并同时撤销迪化府,保留迪化县。民国29年(1940年)成立迪化市政府委员会。民国34年(1945年)11月1日,迪化正式设市并成立市政府;同时将市区划分为一、二、三、四、五区,迪化县隶属迪化专员公署,辖6个乡,2个牧区及达坂城镇。区以下设保甲组织。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2月17日,迪化市人民政府成立。重新划分建立7个区,54个街公所。在郊区建立农民协会,并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成立3个乡,至此,城乡各级人民政府初步建立。1954年2月1日,迪化正式恢复使用原名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深处大陆腹地,属于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94毫米,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亚洲大陆的地理中心。气候特点是: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降水少,且随高度垂直递增;冬季寒冷漫长,四季分配不均,冬季有逆温层出现,最佳旅游季节为夏季。 乌鲁木齐的资源也是很丰富的。煤储量90亿吨,东南部有天然盐湖,北缘还有石油、铁、锰、磷等矿藏。野生动植物也很多。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为乌鲁木齐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物质条件。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科技中心,拥有综合性、翻译-性科学院5所,科研机构75个,民营科技企业253家,中高级科学技术人员8700余人。改革开放20年来,开发科技计划项目1084项,获国家和自治区科技进步奖71项,开发新产品377项。显示乌鲁木齐市科技水平的“沙漠越野车”驶出国门;电熔爆技术名扬海内外;“剪羊毛机”走向世界;“正电胶”得到石油部重点推广;“新疆-2联合收割机”扬威中华大地;“博格达白绒山羊”在草原上闪光;农业基地建设形成规模和产业特色。

乌鲁木齐市已形成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各类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及特殊教育的教育体系。全市有高等院校10所,中等翻译-技术学校45所,中学164所,社会力量办学80所,215所小学和幼儿园遍布全市,在校学生37.09万人。

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全市现有常住人口208万,维吾尔、回、哈萨克等少数民族占26.77%。聚居在这里的维吾尔、汉、回、哈萨克等十多个兄弟民族,和睦相处,亲密团结,共同开发和建设着自已的家园,处处盛开着民族团结之花。

这里是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伊斯兰文化体系、欧美文化体系的撞击汇流之地,十几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广融博汇,造就了具有世界性的灿烂辉煌的文化,维吾尔音乐之母--十二木卡姆、蒙古民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象世界上其他英雄史诗一样,在东方文化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众多的民族,各种穿戴、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构成了乌鲁木齐五光十色的奇特风采,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赛马、叼羊、摔跤、姑娘追等运动表演,醇香的奶茶,风味小吃,地毯、玉雕特产等,都给游人带来了巨大的吸

13年来,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9.3%,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2.1%,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9.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8.1%,税收收入年均增长38.7%。

“十五”期间,按照国家商务部统计口径,我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3亿元,年均增长12.7%;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43.7亿元,是“九五”的5.6倍,年均增长23%;工业增加值46.4亿元,是“九五”的5.4倍,年均增长18.3%;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3.8亿美元,年均增长20%;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5亿元,年均增长21.4%;累计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21.9亿元,年均增长12.1%,其中:本级财政收入12.6亿元,年均增长6.5%。

2006年,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实现工业总产值41.4亿元,年均增长59.3%;实现工业增加值12.7亿元,年均增长62.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年均增长38.1%;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6.9亿元,年均增长39.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亿元,年均增长38.9%;完成招商引资31.3亿元,累计完成188.2亿元。2006年,三次产业比重中,二产占65%;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约占81.7%。 目前,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机械制造、输变电设备、新能源、生物医药、食品饮料、化工塑料等主导产业。较知名企业有嘉里大通、SK、统一、中富、嘉仕伯、丹麦LM、华昌雷特、纳爱斯、伊利、三一重工、山东鸿达、南方物流以及金风科技、乌苏啤酒、美克、新能、金牛、维药等,其中进驻世界500强企业6家,国内200强企业8家。到2006年,工业产值上10亿元工业企业1家,上1亿元工业企业6家,5000万以上企业10家;限额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93.1%。根据2005年度国家商务部对全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实力排名,经济技术开发区位居第31位,在西部13个开发区中位居第6位。

发展环境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外部发展环境良好,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具有特殊的地缘优势。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有一类口岸16个,二类口岸11个,周边国家市场发展良好;乌鲁木齐华凌市场、边疆宾馆、火车站商贸城等几大市场及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企业直接面对着周边国家城市。新疆对中亚、西亚、南亚对外贸易出口占国家对该地区进出口额的70%以上,在中亚经济圈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家实施能源和安全战略,使西部大开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新疆具有有无可替代的能源优势原材料基地,开发区是重要的原材料加工基地;以乌鲁木齐为龙头的天山北坡经济带集中汇聚了全疆工业发展的资源、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乌昌经济一体化的实施,给开发区开辟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发展中,开发区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已形成了翻译-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带和配套产业链,已具有突出的产业聚集优势,成为了乌鲁木齐工业的核心区和加工制造业高地,成为了特殊经济功能区和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的主要载体。目前开发区已成为了沿海名优产品进入中亚、南亚和欧洲的出口基地、成为了新疆国际商贸城中向西开放、具有西部特色的外向型经济窗口和西北地区综合投资环境一流的外向型经济示范区。

功能平台

一、出口加工区。2003年3月10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乌鲁木齐出口加工区,区址位于开发区二期建设用地内,总控制面积3平方公里。首期规划为1平方公里,首期围网面积0.4平方公里。2005年7月28日,乌鲁木齐出口加工区顺利通过了国家海关总署等九部委联合验收。年内海关乌鲁木齐出口加工区办事处正式成立并进驻。已有新疆福溢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好美佳家私木业、新疆伊真肠衣有限公司、乌鲁木齐中亚食品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进区发展,批准投资总额已达13952万元,初期出口能力为1332万美元。年内已做好增扩围网面积0.3平方公里的计划,并将继续增盖出口加工区内的标准厂房。

二、高科技产业园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先后与北京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科院新疆理化所联合创建了大学科技产业园和成果中试基地,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等发展平台,积极引导企业以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建设现代制造业承载基地和高科技、高附加产品的研发、制造中心,把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作为快速提升自身发展水平的捷径,吸引了韩国SK手机、金风科技、金牛生物、维吾尔药业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开发区。,一批企业通过走引进吸收进再创新的发展道路,产品快速进入新疆和中亚市场;与北京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科院新疆分院联合建立的高新科技产业园,发挥了产学研一体化的作用。开发区已有高新技术企业13家,其中2005年批准的2家;1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余家企业研发中心,承担国家“863”项目、“火炬项目”、“星火项目”12项,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17项,部分科技项目已实施产业化,其中2005年开发区企业和研发机构取得自治区科技项目2项,取得市科技项目4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19家,专利申请67项;专利授权45项;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的博士后工作站,现已建有三个分站。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开发区工业企业总产值的30%。

三、加工制造业发展基地。开发区紧紧依托新疆资源和地缘优势,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引进了一批利用新疆资源的企业,已初步形成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的加工转化基地。在每年的乌洽会上,开发区项目签约在全疆都位居前列,成为投资商的首先之地。目前,形成了以乌苏啤酒、统一食品、拉依姆别克为主的食品饮料产业生产基地;以美克股份为龙头的家具制造基地、以金风科技为主的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基地。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发挥特有的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开发区利用亚欧大陆桥和向西开放优势,努力开拓中亚、西亚国家市场,已初步形成多方位、多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中韩合资西凯移动设备有限公司的进入,填补了我国西北地区手机生产的空白,对新疆电子工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由新疆德海塑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建立的台州民营工业经济示范区,是开发区以商招商的成功实践。主要以模具和塑料制品为主导产业,其规划面积460亩,拟投资6亿人民币,建成可增加产能12亿元。已先期安排了4个项目进区,投资总额达1.95亿元人民币。

服务管理

经过十一年的开发建设,开发区已形成了新的管理体制优势和精简、统一、高效、透明的办事方式。全面实行了敞开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无行政收费,快捷通关服务等,给开发区发展不断带来新的活力。开发区各综合部门都结合实际确定了优质服务的要求,以国家强盛和兴疆富民为己任,以“用心、责任、诚信、守法”为服务内涵,树立致力于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服务理念,把亲商服务融入了各个工作环节,率先建立并坚持实施了“一站式”联合办公大厅,对招商项目试行会、审、批同步并联作业,同时在联办厅设立了投资咨询台,简化手续,缩短办事时间。在管委会机关和涉及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全面实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否定报备制”、“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制度”、“效能督察制度”,形成了良好的投资服务机制和综合软环境。

发展定位和目标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将照国务院提出的“三为主、两致力、一促进”的新的发展方针;努力提炼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和内在的组织文化;建立和弘扬“求真务实、创新进取、高效和谐、精廉勤政”的开发区精神;坚持“环境立区、创新立区”;努力建立“活力、创新、和谐、发展”的开发区。十一五期间,争取实现GDP70亿元,年均增长35%,固定资产累计完成80亿元,完成出口创汇4亿美元,年均增长40%,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000万美元,年均增长47%,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5亿元,年均增长2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亿元。把乌鲁木齐经济开发区建成中国21世纪向西开放与发展、面向中南西亚的新经济平台。

乌鲁木齐翻译的需求国内的翻译市场随着中国进入世贸组织而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翻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截止到2005年,中国的翻译市场份额以及超过了两百亿元。原来传统的依托大学语言院校的翻译机构已经日益被翻译-分工的翻译公司所取代,而外资公司入驻中国也对翻译质量和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为数众多的北京翻译公司和各类翻译社也对整个翻译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部分翻译公司仍然停留在“家庭式作坊”和“代理商”的阶段,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对翻译质量进行审核与控制,从而使得客户的稿件无法得到质量保证。可正是由于这些众多游击队式翻译商的存在,让整个翻译市场的价格在不断的下滑。价格正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因为这些公司没有后期审核和控制所需的费用,也不对译员进行跟踪和考核。这些行为导致部分正轨的北京翻译公司也在质量控制流程和译员水准上大打折扣。虽然价格竞争使得客户在费用上受益,可最终却为客户和整个翻译行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根据新译通上海翻译公司某负责人的介绍,某知名机电类外资集团,其主要生产和销售机电类产品,正是由于选择翻译公司的不慎,被某家庭式翻译公司的低廉报价所吸引,而将1000多页的整个产品目录交付给其翻译。最后由于质量问题,不但上万本目录书籍被报废,整个企业进入国内机电市场的脚步也被推迟了整整一年。其直接损失高达数十万,间接损失更是无法估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此,目前的翻译行业迫切需要建立起严格的翻译市场准入制度和完善的淘汰机制,以维护整个翻译行业的形象,使正规上海翻译公司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并最终让客户受益。

 

  ◆ 我公司已设机构如下欢迎就近垂询: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