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机构: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成都重庆苏州
行业外语翻译
合同金融机电化学法律
简历标书机械生物图书
影视财务建筑医学物流
电力广告保险汽车电子
工程口译网站配音化工
石油科技翻译陪同论文
通讯冶金纺织能源地质

专项翻译

本地化服务

多语种商业信息

口译&同传

行业外语翻译
英语 日语 西班牙语
德语 俄语 意大利语
韩语 荷兰语 葡萄牙语
法语 罗马尼亚语 泰语
马来语 土耳其语 印尼语
塞尔维亚语 缅甸语 希腊语
挪威语 希伯莱语 越南语
阿拉伯语 瑞典语 波兰
芬兰语 丹麦语 捷克语
匈牙利语 塞尔维亚语

北京翻译公司当前位置:翻译公司|上海翻译公司|北京翻译公司>

翻译-北京翻译服务提供商----新译通翻译公司北京翻译公司上海翻译公司提供英语翻译 日语翻译

奉贤文化

奉贤因相传孔子弟子言偃来境讲学,后人为敬奉贤人而得名。距今约4000年,境内已有人类栖息。春秋战国时期先属吴、越,后属楚,秦、汉、两晋、南朝宋、齐①时归海盐县,南朝梁、陈②时原海盐县东部置前京县,地属前京县。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前京并入常熟县,至开皇十八年(598年),析出东南境置昆山县,地属其境。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海盐复治于马嗥城,先后隶于苏州和吴郡,地属其境。唐天宝十年(751年)置华亭县后,直至清初该区一直属华亭县境。清雍正四年(1726年)置奉贤县,辖原华亭县东南部白沙、云间乡。民国年间隶江苏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3年冬,南汇县15个乡镇的3.5万余亩农田划入奉贤县,县境从此滨浦。解放后隶属于苏南行政公署松江专区,1952年隶属江苏省松江专区,1958年3月,撤松江专区,改隶苏州专区。1958年11月全县划归上海市。2001年8月24日,奉贤撤县设区。

地理位置

奉贤区位于上海市南部,距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42千米,浦东国际机场30千米。北倚黄浦江,南临杭州湾,有13.7千米长的江岸线和31.6千米的海岸线,是一个风光秀丽的滨海城市。全区土地面积704.68平方千米,区属耕地面积27838公顷。境内水陆交通便捷。浦南运河横亘东西,金汇港纵贯全境;公路铺展成网,已形成十纵六横的公路网络,密度达到每平方千米1.1千米;越黄浦江交通,有奉浦大桥和西渡、邬桥两个轮渡口。 奉贤区临江濒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主导风为东南风,气候温润,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空气降尘量是上海市中心的十分之一,空气质量是上海陆地部分最好的。区内地势平坦,属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2004年降雨量1162.0毫米,无霜期225天,年平均气温15.7℃。
奉贤经济发展:

2002年,上海市计划管理与综合调控工作积极应对国内外宏观环境的新变化,使上海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1)深入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加强政策综合,为全市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组织开展推进上海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法治化的研究,研究提出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十五”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等政策方案。集中力量开展推进“四个中心”建设等专题调研工作,研究提出加快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思路。编制完成《上海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研究提出上海经济发展的初步设想,编制下达《2002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加强资金平衡,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下达全市重大项目、基本建设、商品房投资计划,促进洋山深水港区一期、铁路上海南站以及轨道交通线等“十五”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研究协调浦东机场二期、中环线等城市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的投融资方案。组织编制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投融资方案,做好申博的有关准备工作。组织编制《上海能源发展白皮书》。推进世行贷款上海可调整规划贷款(APL)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抓好国债项目管理,协调落实配套资金。2002年重大项目完成投资额创历史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首次突破2000亿元。(3)以四大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强规划协调和项目推进,促进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协调推进上海化工区建设进度,《上海化工区总体发展规划》、总投资80亿美元的化工区一期主体项目均获得国家批准。推进国际汽车城主体项目的开工建设。完成上海钢铁精品基地的布局论证。组织编制上海国家微电子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申报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研究制定上海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规划和相关政策。形成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协调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和重点物流企业发展。(4)加强人口综合调控,优化社会事业资源配置,推进郊区试点城镇的启动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人口综合调控,做好市人口综合调控工作机构的组建工作。研究提出“十五”上海高校布局结构调整方案以及加强上海高校“211工程”项目建设的若干意见。协调推进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和上海国际医学园区的建设,率先在卫生领域实行市级财力“拨改投”的改革试点。整合检验检测资源,协调建立上海市检测中心。研究制定促进试点城镇发展的政策意见,推进启动海港新城、浦江、高桥、朱家角、罗店等试点城镇的建设。组织制定上海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试点意见的实施细则。(5)推进市场改革,加强价格调控,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调整市级重要商品的储备结构。加强机动车辆新增额度总量调控,完善私车牌照拍卖办法。制定发布上海市“十五”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纲要。规范房地产建设和农民建房收费,调整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的结构。调整水价,开征水资源费。开展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止乱收费。开展对教育、医药、工商等领域乱收费的整治工作。修订《上海市定价目录》,规范政府定价行为。

2002年,上海地方国有资产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继续深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继续优化。(1)国有资产总量持续增长,布局结构调整不断加快。至年底,全市国有资产总量达5494.57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3940.71亿元,比上年增长8.0%;非经营性国有资产155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2)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不断推进,各项基础工作不断健全。年内,全市国有资产流失查处工作和健全国有资产损失责任查处机制取得较大进展,制定《关于加强本市国有企业监事会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企业监事会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年内市政府派出专职监事会主席8人,专职监事会主席由上年的8人增加到16人。《市管企业监事会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的实施意见》等8项实施细则在国有企业试行。光明乳业、上海航空发行股票上市,募集资金20.41亿元。2家上市公司增资配股,共募集资金5.5亿元。3家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共募集资金28.77亿元。7家上市公司国有股协议转让。28家次上市公司与国有股大股东进行整体或部分资产置换,涉及金额近42.43亿元。年内组建上海卫生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上海申康投资有限公司,研究对教育系统组建投资公司,以进一步推进建立上海社会事业发展多元投融资体制和国有资产退出机制。年内初步试行评估机构执业与非执业注册资产评估师的分类管理,加大对资产评估机构、人员、项目等的年检、抽查力度,对全市64家评估机构开展年检工作。制定《本市集体企业资产评估项目鉴证管理办法》,规范全市集体企业资产评估鉴证工作。(3)国有资产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从以盘活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资产为主向盘活竞争性、基础性、公益性国有资产并举转变。民营企业福禧投资有限公司出资32.07亿元,受让上海路桥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取得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经营权,这是民营资本第一次进入本地大型基础设施领域。上海自来水浦东有限公司通过国际招商,以净资产2.66倍溢价转让50%股权,受让方法国威望迪公司出资20.26亿元,组建全国市政行业第一家不设固定回报的集制水、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合资公司。中国华源集团受让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和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上海医药(集团)总公司40%股份,重组上海医药(集团)总公司,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和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各持股30%。上述三大项目共筹集资金超过60亿元。年内,组建上海大盛资产有限公司、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盛融投资有限公司等资产经营公司,提高了政府的资本调控能力。

2002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19.8亿元,比上年增长30.0%,连续10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加上中央税收返还等收入,总计882.4亿元。地方财政支出完成877.8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加上定额上解中央等支出,支出总计881.1亿元。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年内,用足用好中央国债资金,采用资本金注入、贴息、担保、补贴等支出方式增加地方建设性财政资金投入;推进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为主要形式的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实施购房者个人所得税税基抵扣政策;继续支持外贸出口,积极争取退税指标,实行重点出口企业优先退税办法;拓展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品种和范围;落实转移支付、“一城九镇”、“一业特强”等支持区县发展的财政政策;开展降低商务成本试点,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落户上海;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在预算支出中的比重,推进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全面落实减费不增税的政策,全年通过市财政转移支付安排1.9亿元,各区县配套4200万元,实现农民减负66%。全面推进部门预算,对全部市级预算单位,在人代会通过市地方财政预算后1个月内按时完成部门预算的批复工作;对市本级586个全部全额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7.2万人实施国库直拨工资,大部分区县都不同程度地开展财政统发工资工作;全市19个区县中已有15个区县完成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的分设;开发、实施网上竞价采购;采用“有进有退”的办法,逐步整合调整存量、合理配置增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规范财税秩序,取消副食品生产基金、堤防费等5类基金,取消乡镇企业管理费、民福企业福利费等收费项目;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预算外资金收缴分离制度;完成预算外资金年度收支计划的统一编制、统一核定、统一批复工作;预算外资金使用和管理更加规范;强化《会计法》执法检查力度,抽查614家企事业单位的财会信息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抽查制度,制定会计师事务所议事规则;强化对财务总监任职资格认定;全面落实财政预算、财务会计的信用等级管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市级机关率先试行行政信用等级制度,建立财税政务公开展示厅;在全市28个基层分局开展机构改革工作,精简比例为18.8%;引入竞争上岗机制;继续加大党风廉政建设的力度,修订和完善廉政责任制办法。

2002年,上海地域内创造的财政收入,包括海关代征和在沪中央企业汇交的收入,实现220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全市计划口径税收收入完成1379.3亿元,比上年的1101.1亿元增长25.3%,完成国家税务总局下达年度计划的110%,其中“增、消”两税收入完成643.1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增收119.8亿元。全市各级税务部门认真贯彻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强化税收征管;制定并实施《上海市税收征管业务规程》,内容涵盖管理服务、征收监控、税务稽查、税收法制和税务执行等5个方面,税收征管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以征管优质、工作高效、动作规范、秩序法定等主要标志的新税收征管运行机制初步形成。拓展和完善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CTAIS)各类模块的管理和稽查功能。“金税工程”防伪税控发行、发售、报税等子系统的升级顺利完成,数据采集率稳定在100%。市政府实事之一的电子申报工作试行面已覆盖所有行业、所有税种,达2.3万家企业。自10月1日起,在饮食、娱乐和家庭装潢等行业试行普通发票有奖管理办法。调整税收户管政策,从税收征管、税款入库级次和财力分配、试行税收就地征管的财税管理措施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区县招商引资的外省市及中央单位试行税收就地征管办法,调动和发挥区县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为市级和区县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继续实施鼓励个人购房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继续推行促进外贸出口的地方扶持政策,加快落实出口退税进度,全年出口退税197亿元。规范税收秩序,重点开展集贸市场、加油站、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专项检查,查补各类税款12亿余元,追缴滞纳金及罚款1亿余元。与公安部门协同,继续深入打击各类涉税违法犯罪活动。制定“两权”(执法权、监督权)监督办法,加强对税收征管、税务稽查、税收处罚等权力运行环节和人、财、物管理环节的监督和制约,为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提供有力保证。

2002年,上海价格总水平呈现低幅平稳、良性运行的态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5%,比全国平均高1.3个百分点,连续6年保持价格低幅平稳运行。价格运行呈现“二高一稳”的特点:(1)价格总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全年走势呈高开缓降趋势。在全国(除台湾省外)24个省(直辖市)价格指数为负增长的情况下,上海在全国(除台湾省外)31个省市中居第二。(2)食品类价格涨幅高于全国平均。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上涨3.4%,而全国平均下降0.6%。其中鲜菜类和在外用膳类价格指数分别比全国高16.8和4.9个百分点。(3)价格走势平稳、抗波动能力增强。全年大部分月份都在正负1%以内运行。市场抗波动能力明显增强,在遭受台风和大暴雨袭击的情况下,蔬菜价格仅上涨15.7%,比1998年受灾期间下降53.9个百分点。价格总水平平稳运行主要取决于:(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02年,上海GDP总量超过5400亿元,人均GDP超过49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层次提升。(2)对外开放力度加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为旅游、宾馆价格上升提供了空间。上海在外用膳类和旅游类价格比上年分别上涨4.8%和10.0%,直接拉动价格总指数上升。(3)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市场抗波动能力增强。全市粮食、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例为40∶60,农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逐渐形成,灵敏的信息和市场调节的作用使抗波动能力明显增强。全年的重点工作有:(1)运用价格杠杆促进经济发展。调整和理顺水价结构,推进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在销售电价不变的前提下,梳理电价体系,降低上网电价,疏解电网和架空线入地的资金矛盾;加大峰谷电价的实施范围和峰谷差价,缓解高峰时段缺电的矛盾。先后取消沪宜公路、逸仙路高架和浦东国际机场高速公路等7条路桥收费,支持相关区县的经济发展和浦东国际机场的功能建设。制定基础通信管线使用权转让价格及管理办法,解决供需矛盾,防止重复建设,做到资源共享。(2)继续加大清费力度。年内,市物价部门对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全面梳理,取消收费43项,降低标准15个,减轻社会负担7.69亿元。实施教育收费公示制度,规范全市1600余所大中小学教育收费的内容和标准,增加教育收费透明度。完善药品价格招投标制度,调低1401个品种规格的药品价格(年降低金额3.82亿元),减轻患者负担。(3)加强公共服务力度。修订《上海市定价目录》,只保留属于垄断性、强制性、公益性和资源性的15类46种价格和收费,与1997年政府定价目录相比,退出率达65%。对1980年以来的价格法规、文件等进行全面清理,取消和修改的数量占被清理总量的64%。还出台《上海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价格管理办法》、《上海市家用电器维修收费规则》、《上海市民用液化石油气价格管理办法》等9个规范性文件。结合价格热点和难点,开展“上海电价结构趋势研究”、“优化上海投资环境、降低商务成本专题研究”、“上海物业管理服务收费问题及因应对策研究”、“2003年上海价格走势展望”、“行业价格行为规则”等课题研究。

2002年末,上海市共有各类企业401325户,比上年增加8.89%。其中,公有制企业155700户。外商投资企业20963户。私营企业224662户,从业人员2506434人。个体工商户256800户,从业人员305083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6.1%和12.1%。公有制企业发展呈企业总量减少、资本规模扩大的态势。全市全年新设公有制企业10294户,与上年同期持平(上年同期新设10298户)。在经济检查方面,全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共查处经济案件42700件,罚没款2.87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33%和5.4%。其中10万~30万元案件172件,同比上升45.76%;30万~100万元案件99件,比上年上升12.5%;100万元以上大案55件,比上年上升52.78%。在“扫黄”、“打非”及取缔无照无证网吧等方面,全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共出动工商检查人员33577人次,检查各类出版物市场155个、销售店(摊)33898个次,查处制售、传播各类非法出版物案件88件,查缴各类非法图书69677册,收缴有害卡通画册和淫秽“口袋本”图书21241册,查缴非法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212482盘,取缔非法图书市场288家,取缔非法销售店(摊)2376个。共检查各类网吧经营单位4103家,依法取缔无照无证网吧335家,收缴用于非法经营的电脑2815台。在商标监管方面,全市各商标代理组织共受理国内注册岗位商标申请11311件,与上年8955件相比增长26.3%;受理国外注册商标申请3097件,与上年2956件相比增长4.8%;核准注册商标7294件,与上年6281件相比增加1.6%。至年底,全市累计有效注册商标数为63642件。年内,全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查处商标违法案件939件,比上年下降2%;已结案911件,共处罚款11413295元,比上年上升1.4%。全市广告业继续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各项统计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2002年,在基本完成统计改革3年规划后,把握好统计工作“三个转变”的思路:即统计的首要任务由实行改革转为加强服务,统计改革的重心由制度方法改革转为管理体制改革,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目标由适应性改革转为前瞻性改革。加强统计服务作为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全面提升统计服务水平。年内以实施统计分析研究的“精品”工程为重点,统计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统计监测和预警分析有效性明显增强。全年共开展80多项专项调查和一次性调查,编印《统计专报》、《上海统计信息》、《上海统计报告》等各类统计资料280多期,完成10项重大研究课题,同时大力加强对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的开发应用工作。在地统计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新三年(2003~2005年)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开始启动,第三产业统计也进一步得到加强。统计信息化和基础建设工作迈出新的步伐。同时,完成了局内设机构(区县统计处)和事业单位(普查中心)的组建和人员配备。

2002年,上海市质量技术工作通过建立产品质量整治监管制度,对全市行业性突出质量问题、区域性突出质量问题和质量问题较多的区县所属小型企业进行重点整治,促进上海产品质量的提高。全年监督抽查产品5306种,合格率69.9%。其中市级抽查合格率74.3%,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区级抽查合格率63.1%。重点企业主导产品质量监控抽样合格率99.2%,比上年首次监控提高8.7个百分点。国家监督抽查上海产品的合格率为82.0%,较全国平均水平高4.3个百分点。食用农产品质量稳定,有10种上海食品获国家免检产品标志。有7项产品获2002年度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向社会推荐372项上海名牌产品,有33项产品申报市质量攻关成果,有51.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组织开展了政府质量奖评审工作和主题为“质量第一、诚信为本”的质量月活动。统一受理审核一批企业生产许可证换证申请,组织对生产许可证、准产证企业的质量体系审查、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和食醋5类食品实行了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工程设备监理工作已初步形成法规、组织管理、执业资格制度、招投标机构、市场监管等比较完整的体系。2002年4月国家计委、经贸委、质检总局在上海联合召开工程设备监理现场会,肯定上海经验,在全国加以推行。

2002年,全市各级审计机关全年共完成审计单位940个,完成专项审计调查项目114个,共查出违规金额21.99亿元,应纠正金额141.78亿元,总计163.77亿元。在审计查处违规金额中,应交财政2.06亿元,减少财政拨款和补贴2664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352万元,调账处理金额5.69亿元,罚没金额130万元。核减工程结算、节省基建投资5.93亿元。向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移送案件线索10件。

2002年,上海海关坚持“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海关工作方针。全年共监管进出口货物总值1425.01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8.3%;监管进出口集装箱736.28万箱次,增长33.4%;监管进出境人员972.04万人次,增长21.2%;监管进出境运输工具7.85万架(艘)次,增长19.8%;征收关税582.76亿元,占全国海关税收总额的22.5%,居全国海关首位;办理加工贸易合同备案6.73万份,总金额235.97亿美元,分别增长5.9%和29.7%;查获走私违规案件2325起,案值5.09亿元。其中毒品案件3起,知识产权侵权案件138起,缉私局立案侦查刑事案件65起,案值2.13亿元,涉嫌偷逃税款4297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100人。完善“提前报关、实货放行”模式,提高电子舱单提前传输比例和传输准确性。稳妥实施无纸通关试点。严密对各监管区动态的实时监控,开展寄售维修型保税仓库的清理压缩;全面应用卫星定位系统(GPS),加强对承运车辆的监管。“便捷通关”和“空运直通式”分别扩大至64和61家企业,加工贸易联网监管试点取得成功,实现审批、备案和核销的无纸化。继续推进跨关区“快速转关”,年内共办理进出口转关32.13万批、86.85万标准箱,计925.84万吨。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上海分中心正式运作。强化计算机主机、网络、通信系统等科技基础建设,开发应用预配舱单管理系统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发应用“海关执法监督系统”,实施对关员执法行为的动态管理和监控。年内,全关11个集体、45名个人分别受到海关总署和上海市的表彰,其中1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2年,上海检验检疫局完成进出口商品检验517055批,金额2266334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95%和12.22%。经检验不合格的进出口商品共3031批,金额13840万美元,批次、金额不合格率分别为0.59%和0.61%,分别比上年下降0.29和0.62个百分点。外商投资财产鉴定共339批,金额14565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减少10.08%和19.73%。签发普惠制产地证206095份,金额572024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57%和28.66%。签发一般产地证39516份,金额151196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15%和12.23%。出入境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67824批次,货值221732万美元,共发现二类以上疫情157批次;出入境集装箱检疫共2219725标箱;出入境木质包装检疫215406批次,截获各类疫情650批。出入境船舶检疫15996艘次,飞机检疫60256架次,人员9448492人次;进境食品检疫20691批次,金额52111万美元,发现问题240批次,432万美元,发现问题率为1.16%。对出入境货物、交通工具实施卫生除害处理285627次,灭杀病媒昆虫和啮齿动物80批次;预防接种131485人次,监测体检48118人,爱滋病监测52059人,发现各种传染病3740例,其中HIV感染者10例,发现非传染病20468例。年内,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检验检疫的工作模式采取多项改革和优化措施,推出提前报检、提前报关、实货放行的通关模式,实施空运直通式和快速通关试点,研究提单电子化工作,大大提高口岸通关速度,在外高桥保税区和松江出口加工区分别创造10小时和4小时的通关新纪录。该局大力推广“三电工程(电子报检、电子签证、电子转单)”和直通式电子报检,做好电子通关和一次报检、报关的试点推广工作。至年底,上海已有1400多家企业安装并通过电子报检系统办理报检手续,700多家企业安装并通过电子签证系统办理产地证申请,电子报检业务量达全局报检量的98%左右,电子签证率达60%以上,进口流向货物电子转单已达100%,每天有1000多批外地出口货物通过电子转单办理换证手续,出口电子转单达60%以上。该局“三电工程”的推广程度和应用水平已在全国检验检疫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新《商检法》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组建执法检查队,成立CIQ2000(检验检疫报检)系统技术小组、WTO研究小组和技术措施(壁垒)研究小组3支队伍。

、150万平方米食用菌、20万亩大棚西瓜;畜牧业,7000万羽家禽、400万只山羊、100万头乳猪;林蚕业,1000万株意杨、1000万株银杏、15万亩桑园;水产业,20万亩滩涂贝类精养、2万亩条斑紫菜、4万亩特种淡水养殖。

奉贤翻译的需求国内的翻译市场随着中国进入世贸组织而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翻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截止到2005年,中国的翻译市场份额以及超过了两百亿元。原来传统的依托大学语言院校的翻译机构已经日益被翻译-分工的翻译公司所取代,而外资公司入驻中国也对翻译质量和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为数众多的北京翻译公司和各类翻译社也对整个翻译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部分翻译公司仍然停留在“家庭式作坊”和“代理商”的阶段,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对翻译质量进行审核与控制,从而使得客户的稿件无法得到质量保证。可正是由于这些众多游击队式翻译商的存在,让整个翻译市场的价格在不断的下滑。价格正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因为这些公司没有后期审核和控制所需的费用,也不对译员进行跟踪和考核。这些行为导致部分正轨的北京翻译公司也在质量控制流程和译员水准上大打折扣。虽然价格竞争使得客户在费用上受益,可最终却为客户和整个翻译行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根据新译通上海翻译公司某负责人的介绍,某知名机电类外资集团,其主要生产和销售机电类产品,正是由于选择翻译公司的不慎,被某家庭式翻译公司的低廉报价所吸引,而将1000多页的整个产品目录交付给其翻译。最后由于质量问题,不但上万本目录书籍被报废,整个企业进入国内机电市场的脚步也被推迟了整整一年。其直接损失高达数十万,间接损失更是无法估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此,目前的翻译行业迫切需要建立起严格的翻译市场准入制度和完善的淘汰机制,以维护整个翻译行业的形象,使正规上海翻译公司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并最终让客户受益。

 

◆ 新译通翻译公司已设机构如下欢迎就近垂询: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