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机构: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成都重庆苏州
行业外语翻译
合同金融机电化学法律
简历标书机械生物图书
影视财务建筑医学物流
电力广告保险汽车电子
工程口译网站配音化工
石油科技翻译陪同论文
通讯冶金纺织能源地质

专项翻译

本地化服务

多语种商业信息

口译&同传

行业外语翻译
英语 日语 西班牙语
德语 俄语 意大利语
韩语 荷兰语 葡萄牙语
法语 罗马尼亚语 泰语
马来语 土耳其语 印尼语
塞尔维亚语 缅甸语 希腊语
挪威语 希伯莱语 越南语
阿拉伯语 瑞典语 波兰
芬兰语 丹麦语 捷克语
匈牙利语 塞尔维亚语

北京翻译公司当前位置:翻译公司|上海翻译公司|北京翻译公司>徐汇区翻译 关于我们   翻译服务   联系我们    翻译公司  

翻译-徐汇区翻译服务提供商----新译通翻译公司北京翻译公司上海翻译公司提供英语翻译 日语翻译

徐汇区文化

上海市西南角将“浮”出三大“旅游板块”———龙华旅游区、徐家汇购物旅游区和漕河泾会展旅游区。徐汇区政府日前透露,未来5年,该区将通过对旅游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包装,打造“旅游强区”,力争年旅游创收由现在的20亿元提升到40亿元;年接待游客由目前的400万人次提升到600万人次。

徐汇区旅游、人文资源极其丰富,本市最古老的龙华塔、龙华庙以及黄道婆、徐光启墓,近代的藏书楼、徐家汇教堂、礼拜堂、天文台等,以及区内数百幢名人故居和历史保护建筑等,演绎了徐家汇的百年人文历史。一年一度的“龙华庙会”、“桂花节”等,也颇具浓厚的上海地方旅游色彩。此外,徐汇区衡山路欧陆风情休闲一条街等,凝结着现代都市的风格和气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徐汇区的旅游企业已发展至99家,从业人员达1.1万人;每年400余万人次的游客中,境外人员达到112万人次。

为打造“旅游强区”,徐汇区政府将现有的旅游资源整合为“三大板块”:龙华旅游区-以展示历史文化、古迹为主,包括龙华塔、庙、黄道婆墓和烈士陵园等;徐家汇购物旅游区-以展示现代都市风貌为主,融合部分历史风情,包括徐家汇“商圈”、衡山路休闲街、现代名人故居以及徐家汇教堂、天文台、藏书楼、明代牌坊等;漕河泾旅游区-以拓展会展和工业观光旅游为主,包括光大会展中心、龙华钻石加工区、现代科技园和康健、桂林公园等。区长沈骏告诉记者,徐汇区已将旅游业定为战略性都市产业之一,通过打造“旅游强区”,进一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多功能、开放型的新城区;并凭借3条旅游热线,形成吃、住、行、游、购以及咨询、服务等都市产业链。据悉,在整合旅游资源中,徐汇区已开始将梅陇地区的明代南春华堂等古建筑,整体移建至光启公园内,以在园内形成“明代光启系列”旅游产品。同时在徐家汇公园内建设音像资料历史博物馆。此外,还将尝试把区内部分石库门建筑群,开发为集人文景观与都市旅游相结合的旅游新产品


徐汇区经济发展: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十五"回顾 "十五"期间,徐汇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徐汇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社会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㈠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05年,地区增加值达到 亿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 %;财政收入达到 亿元,年均递增 %,其中区级财政收入达到 亿元,年均递增 %;工业总产值达到 亿元,年均递增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亿元,年均递增 %;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 亿元。至"十五"期末,徐汇区地区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中心城区前列。 ㈡ 经济结构调整和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快 商贸、房地产业两大支柱产业继续做大做强。2005年,两大支柱产业在地区增加值中的比重达到 %,比2000年增长了 个百分点,商贸和房地产业税收占全区财政收入比重达到 %,比2000年增长了 个百分比。二、三产比重为 : 。 高新技术导向作用逐步显现,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保健品产业等新兴产业起步迅速,2005年,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 %。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十五"期末,现代服务业税收占全区财政收入比重达到 % ,比2000年上升了 个百分点。 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五年累计进出口商品总额 亿美元。外资引进扎实推进,五年累计吸收外资 亿美元,引进项目 个。2005年底,外商投资企业共有 家,注册资金 亿美元。 ㈢ 城市建设与管理加速推进 "十五"期间,按照区域发展功能定位,积极推进城市规划与建设。大力推进商务楼宇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载体。城市路网得到长足发展,交通情况好转,路况改善明显,城市道路综合完好率达到92%以上。完成了市重大工程沪闵高架二期、明珠线二期、内环线漕溪路立交增设WS匝道工程,及以"七桥一路"为重点的市政道路建设项目。完成主干道7.9公里、次干道及路网配套道路9公里,桥梁11座。 市政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全面完成龙华港、漕河泾港、张家塘港和东上澳塘四条河道及蒲汇塘整治工程。完成黄浦江、淀浦河防汛墙和水闸建设。对区内30 条河道进行全面整治。市政工程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发展,逐步实现信息化。 旧区改造稳步推进。"十五"期间,启动危棚简屋改造基地37块,旧区改造基地9块,完成旧区改造面积195.3万平方米。拆迁房屋94.4万平方米,动迁居民1.8万户,建设配套商品房 万平方米。 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十五"期间,新辟绿地面积 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4.4%。到2005年底,全区人均公共绿地4.43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 平方米。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十五"期间,查处污染企业 余家,截污纳管率达到 %,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减少 %,废弃物处理率达 %。全区建成 达标区。 ㈣ 社会各项事业在改革中持续发展 科教兴市战略进一步落实,全区五年累计投入各类科技资金 万元, 个项目列入国家和市"星火计划",申请专利 项;200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户,科技企业税收 万元,占区级财政收入 %,比"九五"期末上升 个百分点。 教育改革收效明显,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现代化基础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2%。"十五"期间,先后被命名为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区、教育部残障儿童"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区、上海市婴幼儿早期教育实验区。 卫生医疗事业蓬勃发展,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改善。人均期望寿命达到 岁;婴儿死亡率为 ‰;常住人口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 /10万,千人医院病床数达 张。公共卫生防疫体系逐步建立,非典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切实做好禽流感等防治工作。现代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十五"期间,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所,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 文化事业持续发展。树立"大文化"理念,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实现联动与共享。基本形成区、街道镇、居委会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全区现有各类文化馆(活动中心)16个,新建西南文化艺术中心,丰富了南部地区居民的文化生活。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初步形成徐汇特有文化品牌。深入推进文物保护和开发。 全民健身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建成全国体育先进社区4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40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45%,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站9个,完成徐家汇公园体育场及康健社区体育场建设。成功地协助举办和承办了第 届世乒赛等重大国际国内体育赛事。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人口的健康质量和生命质量不断提高,获" "。"十五"期末,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老年人事业不断发展,现有敬老院 家,床位 张。 ㈤ 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有序推进。"十五"期间,全区组建股份有限公司 户,股本总额 亿元;有限责任公司 户,股份合作制企业 户。完成国有企业改制 户,集体企业改制 户;2005年末,共有国有独资、控股企业(公司) 户,资产总额 亿元,分别比2000年减少了 %和增长了 %。外商投资、股份合作、私营经济等加速发展,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地区增加值的比重为 %。 体制改革进一步拓展,经济市场化步伐继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2005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 %,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 %,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 %。 ㈥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推进 不断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透明、高效、职业化"的公共政府建设。扩大政务公开和公众参与,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初步构建起群防群治、信访调解、司法救助和应急处置等社会维稳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了以公安为主,各方参与的社会治安工作网络,社会治安总体水平良好。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先进区目标,先后完成13个街道、镇的文明社区、文明镇的创建工作;大力开展"五进社区五到家"活动,社区和居民群众的文明程度整体提高。 ㈦ 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方式进一步多样,"十五"期间共分流、安置下岗失业人员 万人次,新增就业岗位 万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 万人。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规范,弱势群体保障、救助和就业促进工作稳步推进。 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十五"期间新建住宅 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 平方米。文明城区创建工作进展迅速,"十五"期间,建成 个文明社区、 个市级文明小区、 个区级文明小区。与居民群众生活相关的实施项目全部完成,居民生活舒适、便捷。 二、基本经验 "十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步时期,徐汇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着力探索具有徐汇特点的发展新路,积累和形成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一是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相结合。加快发展不动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勇于创新,破解难题,实现了区域经济的较快增长,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都市型工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稳健推进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的实力与活力水平得到了双提高。 二是坚持城区规划与城区建设、城区管理相结合。确立"规划领先"的基本理念,注重抓好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围绕规划的落地、落实,配合市政府有关部门积极推进重大市政工程建设,完善区内道路交通、排水泵站、大型绿化、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市容、环卫、城管体制改革,实施综合执法和综合管理,城区的市容市貌、居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条件有了明显提高。 三是不断深化和完善坚持"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扎实推进"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发挥街道、镇的基础管理作用,增强第三级管理机构的综合职能。加强社区建设,营造以民为本的"安、居、乐、业"的社区环境,不断增强社区凝聚力。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积极探索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居民自治的新路。 四是坚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基础。坚持通过持续不断地改革和发展来解决各类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发展中新出现的问题;把握改革力度和发展速度,注重社会各方的可承受度,努力维护良好的社会稳定局面。 五是坚持同步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牢牢把握发展主题不动摇,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夯实物质基础。深入推进"透明、高效、职业化"的公共政府建设,积极探索并完善政府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的新途径;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先进区为抓手,大力加强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城区的文明程度。 三、"十一五"期间发展环境 "十一五"期间,从国际形势看,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地区间交流合作日益加深,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更加快速,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更加有效,这将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和机遇。 未来五年,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尽管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国内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但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仍将总体趋好;入世后制造业、服务业的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更加稳健有效,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举措,都将为下阶段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十一五"期间,上海在以往发展的基础上,将以筹办世博会为契机,致力于实现"两个率先发展"和"三个服务于",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城市发展模式将从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转变,更加注重调整和创新,都为新一轮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市政府推进实施的"分类指导、差别政策",将有利于进一步理顺并界定区县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增强区县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大型交通枢纽设施以及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的兴建,也将为上海新一轮发展创造前所未有的机遇。 "十一五"时期是徐汇区贯彻科教兴市战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城区的关键阶段。总体上讲,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发展的国际环境,经济社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国内环境,为徐汇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大环境;徐汇区在以往发展尤其是过去五年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具备了较强的综合优势和明显的比较优势,为徐汇区未来发展奠定了更为厚实的基础;"十一五"期间徐汇区的功能定位和城区布局将更为明确,为以后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导向;区域内一大批重大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既进一步优化了城区的发展环境,又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和增长点。 与此同时,徐汇发展还面临着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主要是:产业结构需要调整,能级提升迫在眉睫;人口、资源、环境与基础设施矛盾明显,社会发展相对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体制机制制约瓶颈等综合性、深层次矛盾更加突出;因动迁、就业、社会保障等引发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更加突出,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更为复杂和艰巨。以上问题和瓶颈与上海市面临的问题和瓶颈有相同的共性,但也有徐汇自身的原因,需要在"十一五"期间努力克服和解决。

第二章 "十一五"发展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㈠ 指导思想 按照上海市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和实现"两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目标要求,徐汇区"十一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坚持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努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为目标,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城区。 ㈡ 工作方针 "十一五"期间,要积极适应国际国内形势,把握好宏观发展环境,立足上海整体发展格局,不断探索体现中国特色、上海特征、徐汇特点的发展模式。 1、坚持科教兴市主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社会化,形成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积极发展教育事业,以构建基础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为载体,率先基本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整体提高居民素质,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提高城区文明程度奠定扎实基础。 2、坚持城区建设与功能完善相结合。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城区建设和改造的同时,进一步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城区布局,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不断完善和优化城区功能,将城区建设和功能完善紧密统一,优化城区环境,提高城区品位,树立城区形象,整体提升城区综合竞争力。 3、坚持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和引进市场化运作机制,不断增加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比重,促进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坚持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结合。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切实通过改革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和瓶颈问题。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不断创新和完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制。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紧密结合,实现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相互促进,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5、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区。制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的专项计划,突出抓好土地、水、能源、重要原材料的节约和综合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倡导清洁生产,探索资源利用循环化、资源消耗减量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 6、坚持政府职能转变。围绕"透明、高效、职业化"公共政府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强化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二、功能定位和总体目标 ㈠ 功能定位 科教兴市核心区,繁荣繁华商贸商务区,和谐舒适居住区,高尚文化优势区。 ㈡ 总体目标 在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都市型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型城区产业格局;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凸现、生态优化、管理高效的现代化城区建设和管理格局;形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城区社会事业格局。到2010年,基本建成体现上海繁荣繁华和实力水平特征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竞争力较强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 三、城区布局 ㈠ 规划布局 根据《上海市中心城分区规划》和《上海市建设敏感区规划》对徐汇的功能定位,徐汇区的城区规划布局分为"三大板块":即内环线以内的中心城中央分区板块、内环线到外环线之间的中心城南分区板块、外环线以外的建设敏感区板块。 ⑴ 中央分区板块 中央分区板块包括内环线之内的用地,涉及湖南、天平、徐家汇、枫林(部分)和斜土(部分)等五个街道,面积约12.2平方公里,现常住人口39.2万。 ⑵ 南分区板块 南分区板块包括内外环之间的用地,涉及田林、虹梅、康健、漕河泾、龙华、枫林(部分)、斜土(部分)、长桥、凌云和华泾等街道、镇,面积约37.42平方公里,现常住人口63.3万人。 ⑶ 建设敏感区板块 建设敏感区板块北至外环线,西边和南边至区边界线,东至黄浦江沿岸,主要是华泾镇,面积约5.43平方公里。 ㈡ 功能布局 功能布局为六大功能区。即徐家汇功能区、衡山-复兴功能区、枫林功能区、滨江功能区、南站功能区、漕河泾功能区。 ⑴ 徐家汇功能区。该片区是指由宛平路-宛平南路-零陵路-天钥桥路-中山南路-中山西路-徐虹支线-凯旋路-淮海西路-华山路-广元路-天平路-衡山路所围合的区域。主要功能是商业商贸中心、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体育活动中心、信息产业密集地等,主要体现徐家汇作为城市副中心的繁荣和繁华。 ⑵ 衡山-复兴功能区。该片区北至华山路-长乐路,西至华山路,南至肇嘉浜路,东至陕西南路。主要功能是历史风貌保护、高档住宅、高级办公、休闲娱乐等,主要是挖掘徐汇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体现历史经典功能。 ⑶ 枫林功能区。该片区北至建国西路,西至宛平南路,南至黄浦江岸线,东至瑞金南路,包括了南分区板块中的沿黄浦江B单元地区。主要功能是生命科学研发、医疗保健服务、生命医疗教育培训和国际学术交流、医药会展等。通过医疗资源的集聚和融合,形成规模效应,推进徐汇区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⑷ 南站功能地区。该片区北至沪闵路-龙华港,南至罗城路,东西分别以龙吴路和桂林路为界。主要功能是交通枢纽、交通商务、地区商业服务中心和数字多媒体产业等。 ⑸ 漕河泾功能区。该片区是由桂林路-漕宝路-莲花路-田林路-古美路-宜山路-虹梅路-蒲汇塘围合的地区。主要功能是以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航天航空为主导产业的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⑹ 滨江功能区。该片区北至中山南二路,西至龙吴路,南至外环线,东至日晖港-黄浦江岸线,沿黄浦江地区包括了黄浦江南延伸段C单元、D单元和龙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主要功能是公共休闲、高级居住、特色旅游、创意产业、商务及教育等。 四、预期目标 "十一五"期末徐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计目标为: 1、人口总量目标 ---人口规模:2010年,户籍人口控制在万人以内。平均期望寿命超过岁。 2、经济总量目标 ---地区增加值:2010年,地区增加值达到亿元,年均递增%。 ---财政收入:2010年,区财政总收入达到亿元,年均递增%。其中,区级财政收入达到亿元,年均递增%。 ---投资规模:"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约亿元;年均投资亿元左右。 3、产业发展目标 ---现代服务业:2010年,税收达到亿元,年均递增%。 ---高新技术产业:2010年,实现销售产值亿元,年均递增%。 ---都市型产业: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年均递增%;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年均递增%。 4、建设与环境目标 ---生态环境:到2010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以上。大气环境的主要质量指标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的主要质量指标达到或优于国家Ⅴ类水标准,声环境按功能区全面达标。 5、社会事业目标 ---基础教育:3-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100%,保持义务教育的入学率为100%,高中阶段入学率为98%,全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 ---医疗健康:提高居民健康寿命,常住人口年度就医次数。 ---体育锻炼:全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占总人口的**%,国民体质测定达到合格标准以上的人数占总人口数的**%以上。 6、人民生活 ---就业和保障:2010年,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不超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 ---社会治安状况:全区社会保持稳定,刑案发案率低于全市水平。 ---人民生活: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保持职工收入持续稳定较快地增长;人均居住面积达到平方米。

第三章 经济发展 "十一五"期间,要把科教兴市主战略贯穿、融合、渗透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中,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能级不断提升、布局不断优化的基础上,通过发展优势产业、稳定均势产业、淘汰劣势产业,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向内涵式的转变。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集聚区为重点,凸现先进制造业的支柱作用。以提升现代商贸业和房地产业的能级为重心,进一步发挥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以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为重中之重,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充分显现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生机。 一、产业结构 现代服务业 坚持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根据《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要求,结合我区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翻译-服务业、文化旅游服务业及金融服务业等,加快推进以集聚区为载体、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内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力争到2010年把我区初步建设成具有科技创意领先、知识文化丰富、生命医学创新、商务商贸繁荣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综合区。到2010年末,实现新增商务面积200万平方米;服务收入550亿元,年均增长22%;实现税收占全区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25%左右;就业人数比2004年底净增6万以上。 现代服务业发展要创新思路、着力推进"1+6"行业结构建设,完善提升、加快推进四大重点集聚区建设。一是全力支持一个核心竞争行业群---信息服务业。主要包括电信服务、互联网服务、软件服务、媒体传播业及数字内容服务业。重点推进一批电子商务、网络游戏软件等新兴领域的开发,抓紧徐汇数字内容产业园区建设,促进网络服务、信息科技、计算机技术、数字内容等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二是精心培育六个重点行业。包括:⑴ 翻译-服务业。主要包括企业管理服务、会计审计、市场调查、法律、职业中介和广告等多业态的现代翻译-服务业。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提高"办公在徐汇"的品牌效应,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翻译-服务业品牌企业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⑵ 旅游会展服务业。包括旅游信息服务、旅游休闲等。要充分利用区域内历史陵园、名寺名塔、名人故居、历史文化风貌区及体育场馆资源等旅游资源,发展观光、休闲、文化等旅游行业,使我区旅游事业更加繁荣发展。⑶ 金融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业及金融边缘行业,如保险、证券经纪与交易、证券投资服务、财力投资、租赁融资等。通过区域诚信体系建设,提高诚信意识,培育健康有序的信用环境,促进区域金融服务业的发展。⑷ 科技研发服务业。主要包括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技术检测、工程勘察设计、工程管理服务、技术推广服务、科技中介服务和研究开发服务等。要以翻译-化、规模化为方向,基本形成高效、综合的科技研发服务体系。⑸ 国际交流、教育培训服务业。主要包括国际科技交流、文化交流、中高级人才交流和信息交流等提供服务的相关行业。吸纳国外优秀交流、培训机构加盟,形成规模效应与聚集优势。通过合作平台的建设,促进国际交流、教育培训服务业进一步发展,为培养高水平的翻译-技术人才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⑹ 生命健康服务业。主要包括生命科学研发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医疗教育培训服务、医疗技术会展服务和国际医疗学术交流、咨询服务等。要加快建设具有生命科学技术研发孵化、先进医疗技术传播、尖端医疗器械和药剂研制、医疗学术国际交流等功能的生命健康特色服务区。 先进制造业 "十一五"期间,先进制造业要以漕河泾新兴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体,依托其科技基础雄厚、研发中心集聚、市场开发度和国际融合度高的优势,大力推进开发区的二次开发。要重点发展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高科技产业;推动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制造等,具有规模优势和发展前景的产业集聚发展。要鼓励具有特色的都市工业的发展,逐步淘汰无竞争优势、贡献度小且对环境有污染的部分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配套工业为依托,都市型工业为特色,技术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延伸的产业发展格局。 现代商贸业 "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优化区域商贸业的产业能级,利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改造提升第三产业。 以政府指导、市场调节和政策引导为原则,着力改变商贸业偏重零售的结构状况,积极引进和发展商贸代理,增强区商贸业发展的纵深度。进一步整合优化现有的各项商业资源,发挥其应有的效率和效益。不断完善有利于商贸业发展的区域环境,提高商业服务的质量和品位。要以建设上海市国际一流的商业街区(圈)为主导、便民利民的社区商业为依托,形成特色商业和大众型商业相互支撑,业态多样、风格各异的区域商贸流通新体系。 全力提升徐家汇商圈能级。抓住徐家汇轨道交通枢纽站点建设和新一轮综合开发的契机,继续发挥徐家汇"错位竞争、综合消费"的品牌优势,促进商业与商务、商业与文旅、商业与交通的有机结合,强化徐家汇市级商业中心的地位,保持都市商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房地产业 "十一五"期间,房地产业的发展必须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相结合,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要确保重点区域的用地需要,积极完善我区房产供应结构,加快商务楼宇建设步伐。充分调整土地结构为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提供基础,加快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工业、仓储用地的置换进程。逐步增加非住宅商品房的开发比重,不断优化房地产供应结构,改善房地产业发展的空间容量和环境质量。 要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增强行业的自律,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诚信体系,继续培育和发展房屋租赁市场,将房地产的开发、流通和消费纳入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十一五"期间,还要积极整合资源,培育和促进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卫生等产业的发展,加快相关社会事业产业化的步伐。 二、产业布局 重点推进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商贸业的八个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功能提升。 --徐家汇知识文化综合商务区。重点推进寰宇、港汇二期、上海数字娱乐中心、中金广场、飞州国际广场、小闸镇、宜山路全球时尚中心、漕溪绿地等高品质商务科技楼宇建设,同时加快对徐家汇商圈内现有商务楼宇的智能化改造和业态调整,重点发展现代商贸、商务房产、金融保险、电子信息、数字内容、教育培训、知识密集型中介和现代都市型商业文化娱乐等多业态的服务业。 --淮海-东湖现代商务商贸区。重点发展现代商贸、知识中介、投资咨询、软件服务和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以此提升该区域能级,优化功能,提高我区综合竞争力。 --漕开发生产性科技服务园区。重点发展信息咨询、信息科技、设计研发、测试测量中心、生产性综合科技服务等行业,同时,配套建设宾馆、餐饮、金融等综合商务服务区。促进生产和生活、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互动发展,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标志性的生产性科技服务集聚区之一。 --铁路上海南站现代交通商务区。重点发展市域对外交通及商务、商业、旅游、数字媒体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初步建设成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市群间的新的经济枢纽,成为我区新的地区级的商贸服务中心和科技服务产业发展的集聚区。 --徐家汇数码城。在小闸镇为主等地域拓展设立"版权交易中心"、"技术开发中心"、"游戏测试中心"及"数娱培训中心"等数字娱乐产业功能机构。 --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信息、微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强化技术研发、企业孵化、人才培育、产品转化、推广、应用等功能的发挥和渗透。 --枫林生命科学园区。大力发展生命科学研发、医疗保健、国际生命科学医疗学术交流、咨询服务服务,全面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健康发展中心。整合漕河泾地区生物医药产业资源,建设漕河泾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平台,推进聚科生物园建设。 --徐汇功能材料产业园区。以关港生态工业园区、华理产业园、科汇创业中心、纳米产业化基地等为基础,建设上海市功能材料产学研基地,依托基地设立功能材料研发区,拓展企业孵化与技术产业化领域,完善功能材料产业公共技术平台建设。

第四章 城区建设和管理 "十一五"期间,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遵循"以人为本、综合管理"的原则,继续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形态建设,加强城市的功能开发,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凸现、交通便捷、生态优化、管理高效的现代化城区建设和管理格局。 一、城区规划管理 ㈠ 重大规划编制与管理 "十一五"期间,继续开展并深化全区重要地区的规划制定工作。结合六大"重点功能区域"规划,对区重要功能区域、功能轴线和功能节点进行重点的城市设计研究。进一步实施分级规划和翻译-规划,开展黄浦江南延伸段徐汇部分城市设计、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区综合交通规划、区公共设施建设规划的制定。对市中心城区徐汇分区规划、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和控制性编制详细规划进行修编。依法开展和进一步完善规划审批和审批后管理工作。 ㈡ 土地供应与管理 要强化土地储备和供应计划对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的指导作用,建立和完善以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制度为主要形式的土地供应市场,强化政府主导的土地储备制度,以盘活存量重点,充分发挥级差效益,建立区域土地价格动态监测体系和土地综合利用评价体系,提高土地市场管理的科学性。"十一五"期间,要落实漕溪绿地等区域内闲置地块的启动开发,完成兆丰路等地块的土地储备,实施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项目的综合开发。 二、城区建设 ㈠ 重大市政工程建设 要积极配合市重大工程的实施,做好中环线建设及越江工程、铁路上海南站建设、轨道交通7号线和9号线建设、内环线建设、沪闵高架改造建设和动迁工作。 ㈡ 公共设施建设 要以排堵保畅为重点,围绕轨道交通、城市快速通道和主要公共交通设施,实现道路的扩容。继续开展瓶颈路、错位路、堵头路的改造,优化路网结构,发挥道路交通的整体功能。完成南丹路、龙吴路等消防设施建设,加大社会公共停车场(库)的建设力度,落实无障碍设施的建设。高标准完成黄浦江、淀浦河防汛墙及水利设施的养护和改造,实施吴中路、蒲汇塘、华泾北和南浦站等排水泵站及排水管网建设,彻底解决这些地区的排水问题。建成华发路3.5万伏电站、岳阳3.5万伏电站、宛平南路22万伏电站等一批电站设施。加快环卫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小型压缩收集站,建成虹梅、华泾2座中大规模生活垃圾转运站。 ㈢ 住宅建设和非住宅建设 大力推进本区剩余成片旧区和农民老宅基的改造,完成长桥南街、潘家湾、中漕新村等地区的旧区改造。继续对区域内的旧公房实施成套改造和平改坡综合改造,完成平改坡300万平方米、成套改造50万平方米,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区的目标,以建设"四高"小区和生态小区为重点,深化住宅建设的现代化程度,优化公建配套方案,提高新建住宅的整体质量水平。"十一五"期间,新建住宅450万平方米,公建75万平方米,建成"四高"优秀小区30个。 要积极改善房产供应结构,建立商务楼宇建设的管理机制,重点做好徐家汇大宇基地、襄阳路市场、小闸镇、铁路南站地区和枫林医学城等地区的商务楼宇建设,"十一五"期间新建商务楼宇不少于100万平方米。

徐汇区翻译的需求国内的翻译市场随着中国进入世贸组织而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翻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截止到2005年,中国的翻译市场份额以及超过了两百亿元。原来传统的依托大学语言院校的翻译机构已经日益被翻译-分工的翻译公司所取代,而外资公司入驻中国也对翻译质量和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为数众多的北京翻译公司和各类翻译社也对整个翻译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部分翻译公司仍然停留在“家庭式作坊”和“代理商”的阶段,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对翻译质量进行审核与控制,从而使得客户的稿件无法得到质量保证。可正是由于这些众多游击队式翻译商的存在,让整个翻译市场的价格在不断的下滑。价格正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因为这些公司没有后期审核和控制所需的费用,也不对译员进行跟踪和考核。这些行为导致部分正轨的北京翻译公司也在质量控制流程和译员水准上大打折扣。虽然价格竞争使得客户在费用上受益,可最终却为客户和整个翻译行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根据新译通上海翻译公司某负责人的介绍,某知名机电类外资集团,其主要生产和销售机电类产品,正是由于选择翻译公司的不慎,被某家庭式翻译公司的低廉报价所吸引,而将1000多页的整个产品目录交付给其翻译。最后由于质量问题,不但上万本目录书籍被报废,整个企业进入国内机电市场的脚步也被推迟了整整一年。其直接损失高达数十万,间接损失更是无法估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此,目前的翻译行业迫切需要建立起严格的翻译市场准入制度和完善的淘汰机制,以维护整个翻译行业的形象,使正规上海翻译公司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并最终让客户受益。

 

◆ 新译通翻译公司已设机构如下欢迎就近垂询: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新译通上海翻译华东总公司(021-61355188)
  新译通翻译北京华北总公司(010-51664969)
  新译通翻译公司广州分公司+86 13391106188)
  新译通翻译公司深圳分公司(+86 13760168871)